AI摘要
chengeGPT
password
AISummary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Bjork记忆理论说明
Bjork的记忆理论:
人的长时记忆其实有两种强度,分别是存储强度(storage strength)和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
- 储存强度:衡量信息被储存的质量(或者说学的质量好坏或学的程度)
- 特征:
- 除非器质性脑损伤,否则记忆的储存强度只会越来越强,不会减弱。
- 储存强度无法直接测量,但可以被推断:该信息在未来是否容易被回忆起?或者遗忘的信息重新学起来会不会更快?
- 提取强度:衡量当前情况下回忆特性信息的难易程度指标,提取强度越高,越容易回忆,反之越难;
- 特征:
- 提取强度不是固定值,会随着时间减弱,距离当前时间点越久的记忆,提取强度减弱的越多,某个信息的提取强度可以在一个范围内波动;
- 可以通过当前表现来衡量(比如回答问题,考试)
示例:
- 低提取强度,低储存强度:
- 去年某次出游住的宾馆地址/房间号:当时没花心思记,记得不太牢(低储存强度),何况又过了很久,所以想不起来(低提取强度),即使现在看到号码,也不能确定是不是就是当时住的房间号;
- 低提取强度,高储存强度:
- 童年时家里的地址/电话号码:以前专门记忆过,记得特别牢(高储存强度),但太久没用了想不起来(低提取强度),不过只要看到号码,马上就能确定是它;
- 高提取强度,低储存强度:
- 现在旅游正在住的宾馆地址/房间号:最近刚接触的信息可以快速想起来(高提取强度),但因为没有花心思去记,所以记得不牢靠(低储存强度);
- 高提取强度,高储存强度:
- 现在住的地址/手机号码:频繁使用,记得很牢(高储存强度),近期也在使用(高提取强度);
- 思考题:
- 考前临时抱佛脚,是提高什么强度? 提取强度,让信息在脑子里在出现一次,提高提取强度;
- 学习真正要提高的是什么强度?储存强度,我们希望学的牢靠,未来要用的时候,即使忘记了(提取不出来)也可以快速回想并学会。而不是半桶水,就算重学也还是一知半解。
提取强度和储存强度的动态关系
- 在学习信息时,对该信息的提取强度和储存强度都会增加;
- 学完该信息后,学的越好(该信息的储存强度越高),那么它的遗忘速度越慢(提取强度衰减越慢)
- 再次学习该信息时,储存强度增加程度与提取强度成反比(即提取强度越低,再次学习对该信息的储存强度提升越大)
示例:刚看完的课文,你马上背诵,这时提取强度高,即使背诵出来了对于该课文的储存强度提升不大;看完课文,隔天再背诵,这是提取强度低,背诵出来对记忆该课文的储存强度提升比较大。
Y. 记忆的神经元机制
【待办】为什么会有储存和提取强度的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动态关系?底层的神经元机制是什么,又是如何涌现出上层的记忆机制?
H. 有效的学习策略
- 当学习比较容易时,通常是因为提取强度高。但当检索强度很高时,无论潜在的储存强度如何,其增加量都会比较少(真正学到的少)
- 基于储存强度和提取强度的规律,有效的方法是增加学习是的必要难度,比如:
- 学习新知识时,多与已有旧知识建立关联、多思考加深理解(想象这个知识点为什么成立、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和其他知识点又是什么关系),这样就能学的更好(高储存强度)
- 间隔复习:学完不要马上复习,因为刚学完检索强度很高,复习效果很差,最好间隔一段时间后再复习,对巩固知识提升较大;(简而言之,越费脑子学的越好,越轻松学的越差,所以不断地重复复习、重复阅读意义是很小的。)
- 测试:不要直接看信息,靠自己的努力去回想,提取强度越低回想越困难,但越困难的情况下回想起来,对储存强度的提升机越大。
- 间隔测试(间隔+测试)
- 作者:陈源泉 @ 尘世の歌
- 链接:https://chenge.ink/article/post20230509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