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摘要
chengeGPT
password
AISummary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何谓“长期主义”?
现在很流行一个词叫“长期主义”,我们常被告知不要目光短浅,要有长远的眼光,能够坚定不移地持续做一件事。但到底什么是长期主义?只要我坚定不移地坚持做一件事情,我就算是“长期主义者”吗?
以前我以为,「长期主义」的核心是「长期」,而想要达到「长期」,则依赖于个人的精神上的坚持 —— 坚忍不拔,坚持到底,只要熬得住,就是长期主义;只要熬到长期主义,就能享受复利。
但事实上,这种盲目的坚持,只不过是为只想低头走路,呆在自己舒适圈找到的一种托辞而已。
Morgan Housel在《一如既往》中提出,长期主义的核心在于识别并专注于那些在所处行业中不会改变的稀缺事实。这一观点启发了我的思考:在追求长期目标的道路上,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些目标的深层意义及背后的底层规律,还是仅仅因为这些目标看起来值得追求?
长期主义的核心是,了解所在行业中不会改变的极少事实,把少数永远不会改变的事物,当做长期思考的对象,然后把其他事情都放在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的筐里面。 ——《一如既往(Same as ever)》Morgan Housel
“长期坚持者”不是“长期主义者”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不过是个“长期坚持者”,而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者”。对此我记得《认知驱动》里一个很生动的例子:
“读者徐紫衣在咨询时告诉我,她曾经坚持早起3年,因为早起在大家眼里是个很好的习惯,但3年后的某一天,她突然不愿意早起了,因为她始终想不清楚早起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很多时候早上起来她甚至不知道用这些时间来做什么。可见,如果我们只看到目标本身,就会为做而做,动力不会长久;如果我们看到目标之外的更多意义,动力会完全不同。”
徐紫衣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为做而做”的陷阱。她坚持早起三年,却最终意识到这个习惯并没有为她带来真正的价值,因为她未能理解早起对她意味着什么。这个例子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找到行动背后的真正意义,任何长期的努力都可能变得空洞无力。
因此,避免“为做而做”、“为了长期而长期”的思维陷阱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在短期内明确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为何还要等待未来?长期主义不应成为我们面对当前无法解决困境时的逃避借口。我们追求的,不应是长期主义的名号,而是通过深度思考、清晰认知规律和自我,进而采取有意义的行动。这才是真正的长期主义精神。
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周岭在《认知驱动》中提出的“人生最好的模式是长期乐观、短期悲观、当下愉悦。”
长期乐观:我们需要在理解机制和寻找意义的过程中,保持长期的乐观态度;
短期悲观:我们要勇于在短期内挑战自我、扩展舒适区,即使这可能带来悲观和痛苦。
当下愉悦:要学会转换视角、换取反馈,我们就能时刻感受好处,让自己保持当下愉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能够在当下感受到成长的乐趣,还能确保自己的行动具有长远的意义和价值,这正是一个长期主义者最好的人生模式。
真正的长期主义者不仅是“长期坚持者”,更是深度思考者和行动实践者。通过不断地寻找行动背后的深层意义,我们可以确保自己不仅为了目标而努力,而是为了这些目标所代表的更深远的价值和意义而努力。
推荐阅读:
- 作者:陈源泉 @ 尘世の歌
- 链接:https://chenge.ink/article/post20240325
- 声明:本文采用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