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Social Animal
状态
搁置
评分
作者
[美] 埃利奥特·阿伦森 / [美] 乔舒亚·阿伦森
作者(R)
大类
理论类
标签
心理学
书单
开始时间
‣
读完时间
已读页数
238
总页数
396
进度
0.6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ISBN
9787567599703
译者(选)
邢占军/黄立清
出版日期
May 1, 2020
摘要
BookId
32764984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本书的故事
大部分人会将科学的实证主义称作信仰或者原则,而作者很坦诚,这也是一种偏见。
第一个偏见是,实验方法是我们理解复杂现象的最好方法。科学的自明之理在于,真正认识世界的唯一途径是重构: 也就是说,为了真实地理解是一种事物导致了另一种事物,仅仅靠简单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有责任创设一种事物以便确定它的出现的确导致了另一事物的出现。我所持的第二个偏见是,要确定通过实验所发现的因果关系是有效的,唯一途径便是将这些发现从实验室拿到现实世界中去加以验证。
1 什么是社会心理学
这个研究领域提供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科学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提供了改进人类社会的方法。
他人在场或榜样的作用,无论是来自现实生活,还是来自类似《辛德勒的名单》的影片,都能激发出积极的情感和慷慨好施的举动
他人在场时大家会往好的方面表现,但自己独处时才会凸现本性。
他人在场或榜样的作用,无论是来自现实生活,还是来自类似《辛德勒的名单》的影片,都能激发出积极的情感和慷慨好施的举动
我们将社会心理学定义为:他人真实的、想象的或暗示的存在,对我们的思想、情感、信仰和行为的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影响他人的科学研究。
所谓事后聪明偏见指的是,一旦我们知道某一事件的结果,我们往往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们倾向于通过赋予过错者某种性格特质来解释其令人厌恶的行为,比如“精神病”、“虐待狂”或“邪恶之人”。
经典的贴标签思维,认为人都是简单的,贴个标签就可以完全定义一个人,这的确从认知上是省事的,但却不一定正确。人是复杂的,图简单贴标签可以,但需要认识到这标签不一定对,或者说大概率不对。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发现是,人们倾向于通过赋予过错者某种性格特质来解释其令人厌恶的行为,比如“精神病”、“虐待狂”或“邪恶之人”。
通过这种方式对各类信息加以组织和分类,从而获得对事件的控制感。
社会影响会决定人们的想法、感受和行为,这种影响往往是巨大而隐秘的。
社会情境影响我们行为的许多方面——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2 社会认知
认知吝啬者:我们总是寻求保存认知(心理)能量并将复杂事物简单化处理的方法。我们会利用经验法则去走捷径。我们会忽略一些信息以减少认知负担;我们会过度利用一些信息以避免去寻找更多的信息;或者我们只是按照最初的直觉,接受一个不够完美的选择,因为它已经足够好了。
从隐喻的角度来说,我们的思想更像是草图,而不是白纸。经验并不是从零开始的;它对已经存在的东西加以细化,进行修正,并利用个人、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来给它着色。与生俱来和后天培养相互作用,使我们成为自己。
我们的许多不合逻辑、不适应的倾向和动机——以及慷慨、富有同情心和感人的倾向和动机——都植根于我们生活在一小群狩猎—采集者时代的生存价值。
我们与群体成员建立联系、合作、一致和协调关系,同时也通过竞争获得群体内部的资源和地位。
其中一种典型的偏见便是所谓偏见盲点,即认为我们自己比大多数人更客观、更少偏差。我们偏见性地认为自己不存在偏见!
我们的偏见盲点让我们可以轻易地对我们所批评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圣经·马太福音》:“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伪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以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我们的偏见盲点让我们可以轻易地对我们所批评的行为作出合理的解释
证实偏见是最主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处理信息。我们注意、记住、接受各类信息,这些信息证实了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并且倾向于忽视、遗忘、拒绝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信息。
证实偏见,我们倾向于相信能够支撑我们已相信观点的证据,而会偏向无视反驳自己已相信观点的证据。
证实偏见是最主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处理信息。我们注意、记住、接受各类信息,这些信息证实了我们已经相信的事情,并且倾向于忽视、遗忘、拒绝那些与我们的观点相悖的信息。
自我中心偏见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种群,但我们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们倾向于把自己置于宇宙的中心。
当我们想象别人是如何看待我们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自己处于聚光灯下,与此同时我们也会觉得我们注意和观察别人比他们注意和观察我们更多——这种自我中心主义,被称为隐形斗篷幻想。
巴纳姆效应指的是,当人们被赋予可以适用于几乎所有人的模糊、万能的自我描述时,他们通常会说“难以置信!那就是我!”。
人们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试图获得收益,这种现象被称为损失厌恶。
我们可以学会专注于我们感激的事情,为他人做些好事,这些习惯通过产生满足感来抵消消极偏见的影响。
因为受控处理比自动思考需要更多的时间、注意力和精力,容易导致身体疲劳和分心,因此我们更喜欢走捷径。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的第一印象和冲动可能无法得到纠正。
另外的99%是意识之外的,但他认为,这个百分比控制了我们大部分的行为
默认模式网络是一个交互作用的大脑区域,这个区域在不执行某个特定任务或不专注于外部世界时开始活跃。
用“人性化术语”来思考可以提高记忆,因为当一个任务围绕着人来思考时,默认模式网络就会参与进来,这反而有助于存储记忆。
感情上的痛苦,有助于确保人们在社会关系破裂或处于危险之时能够安全挺过;没有经历过分离或排斥的人,不会走得太远。
与人类联系有关的心理系统,和生理疼痛信号有关的系统相关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辱骂、躲避和骂人的严重程度不亚于身体伤害
外部有敌人时,内部就会团结。外部没敌人,内部就会斗争。
有句古老的贝都因谚语说:“我与我的兄弟为敌,我和我的兄弟与表兄弟为敌,我们都与陌生人为敌。”这句谚语完美地抓住了我们的部落心态如何将世界划分成“我们”和“他们”。
归属 在支配社会生活的所有动机中,最重要的是归属:我们渴望与他人建立稳定、有意义的联系。
音乐之所以无处不在,是因为它有能力以一种其他任何事物都无法达成的方式,把一个人的情绪或意图的信息同时传递给许多人。
对于那些感到被边缘化和被疏远的人来说,对归属和被重视的需要可能比生命本身更珍贵。
使用这种诱饵的原理正是对比效应:在人们看来,好坏的变化不过是与类似的东西对比所形成的。
9 作为一门科学的社会心理学
人们往往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以某种方式行事,或者为什么会改变自己的信念。
自我说服有一种强大的力量,因为被说服者永远不知道是什么对他们发生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