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中] 邹小强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实用类
人生规划
书单
开始时间
Jun 21, 2022
读完时间
Jul 2, 2022
已读页数
224
总页数
224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ISBN
9787540484026
译者(选)
出版日期
Jan 1, 2018
摘要
BookId
25375806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阅读原因(或目的)
希望能够指导自己做好年度规划,一步步达成目标和愿景,从而明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目的。
整体书评
“做事靠系统,做人靠真心。”
非常实在能落地的人生规划方法论,值得尝试和实践。
重点摘要

【着陆式年度计划法】
- ’年’的高度就像是万米高空,在这个高度不写具体目标,而是做目标管理。
- 【愿景】先写一封给五年后的自己的信,描述我期待中五年后是什么样的,这就是愿景。愿景通常是一幅画面,哪怕只是一个小细节的画面,都会带给我们无穷的动力。
- Y. 为什么是五年?只有写给五年后的信可以让我跳脱现在的所有束缚,畅想出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 【人生九宫格】有了愿景之后我会制作目标九宫格,包括工作、生活,各方面,这可以让我的目标更加平衡。做好九宫格以后,把愿景分门别类地放到九宫格里,然后把美好的愿景孵化为明确具体的目标。
- 这就是‘年’的高度我要做的事情,在‘年’的高度我们做的是目标管理。
- ‘月’的高度就像是飞机降落到五千米高空,所有的目标其实只有两类:一类是习惯,一类是项目。所以在‘月’的高度,我会分别做出培养习惯的计划,以及项目计划。在‘月’的高度,我们是做计划管理。
- ‘日’的高度就像是飞机的跑道,这是飞机着陆的关键,也是实现年度计划的关键。我用4D工作法(详见第五章)安排每天的任务,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完成年度计划相关的事情。在‘日’的高度我们是做精力管理。
【愿景】五年后的一封信
为什么目标很重要,目标和计划、执行、反思的关系是什么?

- 计划、执行和反思分别代表未来、现在和过去,计划做得多,你就活在未来;反思做得多,你就活在过去;执行做得多,你就活在现在。
- 但在计划、执行、反思的上方,还有一个目标作为始终的指引——目标,这才是让你成长、成就自己的动力。过去、现在、未来,都是在为目标做准备。
H. 怎么写?
- 用走心的五感写作法【视听味嗅触五感】,不要列干条条;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的愿景,才有实现的价值和可能。
【错误例子】 每周去健身房两次; 跟家人去台湾旅行; 制作时间管理课程。 【正确例子】 绝对没有小肚腩,跟20多岁年轻人在球场上身体对抗的时候竟然完全不落下风; 跟老婆环岛自驾,到一个海边,没有什么人,汽车停在沙滩边上,我们就这样肩并肩地看着日落; 大家反馈我的课程很简单、实用,而且不啰唆,非常喜欢。我的优质内容,再加上平台的海量流量,天天都有‘睡后’收入的感觉很不错呢!
- 不能只写感受。感受写得太多,其实没有一点具体的、有意义的东西,也没有画面感,全是感受容易成为空想家。
【错误例子】 “嘿,五年后的我,你一定过得很幸福吧,一定是有人爱、有事做,也有所期待,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吧?虽然外面的世界在不停地改变,但是我们永远也跟不上它的步伐。所以不去在意别人是怎么想的、怎么活的,我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好……
- 把这封信当作一个重要的仪式,找一个不被打扰的时间段,舒服、放松的环境,用喜欢的笔和纸,把它写下来。
【平衡人生九宫格】

Y. 为什么用九宫格?
- 让人生更加平衡。平衡的人生才真正幸福,否则失衡的格子会影响其他格子,比如家庭不和睦会影响工作事业等。
罗素说过的一句话:“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是幸福的源头。
W. 什么样的九宫格?
- 下三个是根基,包括健康、财务、社交。
- 中间左右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上三个是享受,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享受,体验突破的愉悦享受,还有休闲娱乐的放松享受。
H. 怎么把五年的愿景孵化为明确具体的目标呢?
- 用平衡人生九宫格,先在本子上像这样画一个九宫格,尽量画大一点,因为里面要填写你的年度目标。
- 中间填写年度主题词。比如明年是创造现金流的一年,或者明年是蜕变的一年,‘创造现金流’和‘蜕变’就是年度主题词。
- 把愿景中提到的愿望进行分类并分别写在九宫格中
通过三步把九宫格中的模糊愿景孵化为明确目标
- 先定义,明确模糊愿景(愿景主要是画面感)的具体定义
【例子】让心灵更加自由, 定义:我觉得心灵自由就是做一些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稍微出格一点的。
- 后计划,明确定义后列出大致的行动计划
- 再目标,有了计划之后再根据计划制定清晰的目标
【例子】行动计划 找出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事情,然后每月做一件。 可以在朋友圈问问大家:‘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想去做,但是又一直没有做的事情是什么?’大家一定有很多讨论,然后你就从中选出12个,每个月去完成一个。 计划就是朋友圈搜集,然后挑选12个每月做一个。目标就是12个排序后每月按序完成1个,一年完成12件事情。

【明晰目标SMART】
- 估算每个目标的时间开支,看是否超出预算
- 使用SMART原则检验目标
- 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 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 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 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 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期限(Time-based)。
SMART原则:
注意:SMART原则只适合衡量事情,不适合衡量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多用心,少用脑,特别是找个女朋友啊、找个知己之类的。
- 通过1/2的检验,删减一些不合理、没有符合原则的目标,保证今年目标是可达成的。

- 【目标分类】—— 项目型目标和习惯型目标
【项目管理计划法】—— 针对项目型目标
- 抬头看路:甘特图
- 低头走路:倒推分解法
- 通过模糊/具体,简单/复杂两个维度对项目进行分类,把项目划分到恐慌区、学习区、舒适区中。
- 舒适区: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难度,很可能都是以前做过的、特别有经验的项目,自己可以处于舒适的心理状态。
- 学习区:有些项目对自己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会感觉有点不舒服,但还不至于痛苦、恐慌,这时候所处的区域是学习区。
- 恐慌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会让我们心里感觉焦虑、恐慌,就可能会拖延或者放弃。
- 项目分解:项目分解是明确完成项目的步骤,比如你刚说的写书,先积累素材,然后开始写,再找出版社,最后出版,这就是出版一本书的步骤。
- 项目化解:解决项目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的计划,就是项目化解。
- 第一个维度是:我如何才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更简单。
- 第二个维度是:我如何才能让这件事情变得更具体。

对于恐慌区的项目,需要做项目分解和项目化解,把它拉到学习去,才能提高完成率。
项目实际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写书项目,从哪里找素材,如何找到靠谱的出版社,怎么才能保证写作的顺利,写得卡住了怎么办。 难题才是真正应该花精力去计划的部分。 通常大部分的人都只知道项目分解而不知道项目化解,往往看着项目计划得井井有条,但真正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H. 沿着两个维度去做化解,把复杂、模糊的写书项目往学习区这个象限拉。
【例子】写书经常会遇到的状况是思路卡住了,无法动笔,不知道要写什么,或者早晨用3小时写了300字,下午的时候又把这300字删掉了。就这样一天过去了。 两种化解方法。 第一个是让模糊的事情变具体。比如说我写书之前会列大纲,而且至少是三级目录。这份大纲列出来,原本关于这本书模糊的想法就变得非常清晰了。“可是虽然大纲列出来了,但是写的过程中还是会卡住。 第二种化解方法:让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比如说我写项目计划这一章卡住了,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写,我的做法是立即停笔,然后出去散散步。有时就会冒出好主意,因为好主意总是在放松的时候产生。如果还是想得头疼都想不出好办法,我会去运动运动。 第三种化解方法:角度切换。从事情的角度解决不了问题,我就切换到人的角度。我会邀请两位朋友喝咖啡,这两个人不是随便找的,其中一位通常是对我做的事情特别了解,而且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另一位对我写的内容不太了解,但是是我这本书的受众。我们三个人碰撞在一起的时候总能带给我新的启发,也许我就知道该怎么继续写这本书了。
好的项目计划的三个标准
- 坚韧。做计划能投射出一个人对自己的那份期待。做出坚韧的计划的人通常是接纳不完美自己的人,这样的计划比较靠谱。
- 有些人做计划的时候总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得很强大,所以把计划做得很完美,而通常现实中他们是经常拖延、计划总完成不了的人,反差很大。
- 另外一些人做计划的时候总是给自己留一些余地,比如说留一点缓冲时间,做好B计划,等等。这些人期待中的自己是不完美的,这和他们现实生活中的自己是接近的,所以他们不会感到焦虑,会感觉到很轻松。
- 简化。简: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把我们在脑袋里想得很复杂的事情,用纸笔让它回归简单,把它打回原形。化:能把项目中的难题化解掉,这样才不会卡住。
太多纸上谈兵的计划看上去非常详细、具体,可是总感觉流于表面。这样的项目计划谁都会做,而且做出来都差不多。真正有差别的地方就是化解难题的部分,这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 解放。过度计划会让人产生焦虑,不计划也会产生焦虑。脑袋里塞满计划的时候我们是活在未来的,只有适当的计划才能让大脑忘记这件事,然后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当下这个时刻,才能更专注和幸福。
【习惯培养】 —— 针对习惯型目标
第一,习惯培养的四个阶段; 第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里提到的习惯回路; 第三,培养习惯的过程就像开车出去玩一样,首先是用打分的方式找出最想培养的习惯,这是燃料,然后是习惯培养卡片,这是启动仪式,接着是循序渐进地制作计划,这是路线图,最后是忠实记录、积极反馈。
习惯形成的四个阶段
- 带着新鲜感和热情开始,
- 用方法和技巧坚持,
- 吸纳渴求和奖赏的能量来突破,
- 最后是伴随着喜悦的习惯成自然

对比《掌控习惯》中提到的,习惯行为的四个过程:提示、渴求、反应、奖赏,这里第二步/第三步需要方法和伙伴,就可以通过《掌控习惯》中针对四个过程的方法来强化习惯。
习惯培养卡
记录了初心、渴求和奖励的习惯卡片,让自己始终不忘习惯培养的初心(原始推动力),同时又有激励牵引自己(目标牵引力)
我要培养______的习惯,培养这个习惯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____________。我一定能养成这个习惯,因为____________。如果这个习惯培养成功了,我会____________。如果失败了,我会___________。如果我开始有想放弃的念头,我会___________。 【补充一些励志金句】 起止日期 和 签名
习惯培养切忌一步到位追求完美,而是要循序渐进。坚韧的计划比“完美”的计划更靠谱。
【每日4D工作法】 —— 落地执行系统
这个参照我当前的GTD系统即可。
微信读书笔记
你的愿景是不是忽略了什么
我们不会无缘无故漏掉一件事情,这绝对是你内心潜意识的一种投射。
“还是我一贯坚持的原则,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傻傻去做就好。实践一段日子以后,再去衍生自己的方法,因为这些方法一定是有很多经验的沉淀的,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三步把模糊的愿景孵化成明确的目标
想不到的做不到,想不清楚做不好。愿景可以是模糊的大方向,让我们知道往哪儿走,并且充满动力就可以了。但目标一定是明确、具体、清晰的,否则就会容易犹豫和纠结。
“那你这样介绍自己:我是邹小强,工具书作家,时间管理讲师,还是瑜伽教练,这是‘斜杠青年’吗?”“这就是了!多重职业,多重身份。原来定义自己的愿景这么重要,看来我以前的年度计划只是在许愿,而没有去认真面对啊,难怪三分钟热度,实现不了。”
检查一下年度目标是否合理
我从这两件事情里学到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不放弃理想,但也要考虑现实。”
SMART原则只适合衡量事情,不适合衡量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是要多用心,少用脑,特别是找个女朋友啊、找个知己之类的。
让你低头走路的倒推分解法
年度目标最好是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三者都有。如果你一年有12个目标的话,那么我的建议是3-6-3,3个舒适区的目标,6个学习区的目标,3个恐慌区的目标,这样的年度目标既有挑战,又有享受。
戴维·艾伦说过,让某项事务摆脱对大脑的纠缠,这样的计划就是好的计划。过度计划会让人产生焦虑,这么多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啊。如果不计划也会产生焦虑,我还有那么多的事情,接下来该怎么做啊
培养习惯的燃料
时间管理真的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
学会做减法,比做加法重要。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会给自己加很多目标,想法和负担,导致自己最后一个都实现不了。
力所能及是一个高贵的品质,但绝大多数人只有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只求速成。
时间管理真的不是在做加法,而是在做减法!
点评
“做事靠系统,做人靠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