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さんげつき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日] 中岛敦
作者(R)
大类
文学类
标签
文学类
小说
书单
开始时间
Apr 2, 2022
读完时间
Apr 17, 2022
已读页数
352
总页数
352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ISBN
9787551819251
译者(选)
徐建雄
出版日期
Dec 1, 2018
摘要
BookId
24987275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阅读原因(或目的)
整体书评
- 今日Flomo回顾推送了《山月记》:“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 前半句的感悟:人不是生来就是石头或者美玉,坚信自己是块石头,你就任凭自己被环境磨光棱角成为石头,坚信自己是块美玉,你就会努力把自己雕琢成美玉,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自我雕琢的过程中,将自己渐渐雕琢成举世无双的珍品。
- 后半句的感悟:让我想起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s sniffs the rose.) 妄自尊大是为猛虎,学会躬身自省,即便心有猛虎,但仍能细嗅蔷薇。「躬身自省,身卑才进。」
重点摘要
活着本身就是所有的意义啊
除了通过思考来探索意义外,也应该有更为直接的解答吧。
这个故事特别像悉达多,只不过沙僧是请教旁观而悉达多是全部亲身体会了。纯粹理性派通过杀死肉体自我从而寻求真我,寻求与万物的圆融统一。而纯粹感性派就是通过放弃真我的寻求,彻底地放纵和理解自我。沙僧和悉达多最大的区别,是他只做了思考而没有行动,很多东西只有自己亲身体验才能理解。所谓【智慧无法言传】,智慧只能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和感悟。
懂得神圣之疯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杀死了自我,从而拯救了自我。不懂得神圣之疯狂的人的一生,是一场灾祸。因为他们既不杀死自我,也不拯救自我,只是慢慢地走向死亡而已。你要懂得,所谓‘爱’,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理解。所谓‘行’,就是更明确的思考。
想起了《大图景》中的话,这个宇宙并没有任何意义,它只是遵照物理规律运行而已。而人是寻求意义的生物,即便生活于无意义的宇宙之中,也可以给自己赋予意义。
这个世界,整体看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作用于具体之细节,就有了无限之意义。
很恰当的形容
勇敢无畏、天真烂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懒惰的乐观主义者、天蓬元帅猪悟能
悟空是热情的行动主义者,而不是不动的沉思者,这种热情和行动力很容易感染别人。
他的体内似乎燃烧着一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而这团烈火能很快转移到身旁之人的身上。听他说话,会十分自然地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只要待在他的身边,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自信满满。他就是一个火种,整个世界就是为他而准备的干柴。世界就是为了被他点燃而存在的。
与寻求那不存在的世界的意义相反,通过自己的言行为这个世界,为自己赋予意义。这样,世界才不会只有一种意义和一种应然的样子,而是多元的,百家争鸣的世界。
他为外部世界一一赋予了意义
山月记
恐怕无论是野兽还是人类,原本都是别种物体,最初还记得自己是什么,尔后便渐渐忘却,认定自己从来就是如此模样了
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
四
不,凡事都要通过一个个的概念来加以解释,否则就于心不安,这正是我的缺点啊。——他又重新反思了一下。
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仅仅是观察大自然,并深深地融化在美妙的和谐之中罢了
“记忆的丧失,就是俺们每天所做的事情的全部。由于我们忘记了已经忘记的事情,所以才觉得许多事情十分新鲜。其实那就是些被我们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情。不要说是昨天的事情了,就是上一个瞬间的事情,也即当时的知觉,当时的情感,全都会在下一个瞬间被忘却的。这其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会留下朦胧模糊的痕迹。因此说,悟净啊,现在这一瞬间,是多么地重要,多么地宝贵啊。”
除了通过思考来探索意义外,也应该有更为直接的解答吧。
懂得神圣之疯狂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杀死了自我,从而拯救了自我。不懂得神圣之疯狂的人的一生,是一场灾祸。因为他们既不杀死自我,也不拯救自我,只是慢慢地走向死亡而已。你要懂得,所谓‘爱’,就是一种更高级的理解。所谓‘行’,就是更明确的思考。
六
这个世界,整体看来似乎是毫无意义的,但作用于具体之细节,就有了无限之意义。
七
勇敢无畏、天真烂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以及懒惰的乐观主义者、天蓬元帅猪悟能
悟净叹异
他的体内似乎燃烧着一团烈火,熊熊燃烧着的烈火。而这团烈火能很快转移到身旁之人的身上。听他说话,会十分自然地相信他所相信的东西。只要待在他的身边,自己的内心也会变得自信满满。他就是一个火种,整个世界就是为他而准备的干柴。世界就是为了被他点燃而存在的。
他为外部世界一一赋予了意义
他本人而言,这种思考与判断是浑然天成的,已经不显山露水地融入其武力行为之中
悟空是悉达多中所言的孩童般世人的境界,只有这个境界才会真正的大爱和热爱,爱自己如爱世人,爱世界如爱自己。认真体会和热爱这世界,认真为所有事情全情投入,你问这么做有什么意义?意义不在于结果,而已经全部蕴含于他的行动过程了。
他本人而言,这种思考与判断是浑然天成的,已经不显山露水地融入其武力行为之中
师父已经练就了一颗无论什么情况下穷死都感到十分幸福的坚强内心,所以他已经没必要向外部寻求解决之道了
他们二人都将生命中所遇到的一切当作一种必然,并将这种必然当作全部,进而又把这种必然看作是一种自由。
会享乐也是需要才能的
原来师父一直凝望着永恒,同时也清晰地守望着与此永恒形成对照的、地上所有物体的命运。毁灭,迟早会降临,可在这毁灭到来之前,睿智也好,爱情也好,诸如此类的美好事物仍在尽情绽放。
盈虚
卫庄公即位后所要做的大事,既不是调整外交关系,也不是整肃朝纲,而是要对自己所虚度的过去的时光进行补偿,或者说是对过去的清算与报复吧。失意时代所失去的快乐,如今必须马上获得充分的补偿;失意时代遭受屈辱的自尊心,如今必须立刻得到伸张;失意时代虐待过自己的人必须处以极刑,污蔑过自己的人必须加以相应的惩罚,不对自己表示同情的人必须让他们靠边站。
七
人们都说,即便邪恶猖獗一时,可最终会受到报应的。或许确实有这样的实例吧。但是,这难道不仅仅是人终有一死的普遍现象吗?要说好人大获全胜的事例,远古时代到底怎样,不得而知,反正在当今之世,是几乎连听都没听说过的。
李陵
汉武帝天汉二年秋九月,骑都尉李陵[插图]率领五千步卒出边塞遮虏鄣北上。在阿尔泰山脉东南端那几乎没入戈壁沙漠的乱石丘陵中穿行了整整三十日,朔风戎衣,冰冷彻骨,万里孤军之慨,何其沉重。行至漠北浚稽山下,大军终于扎下了营寨。此刻,他们已深入匈奴腹地。就时令而言,眼下还是秋天,可北地风光早已是一派肃杀景象。苜蓿枯萎,榆树和杞柳也叶落殆尽。其实何止是树叶,就连树木本身也都很难看到(除了营地附近之外),到处都是黄沙、岩石、河滩和干涸的河床,一片荒凉。放眼望去,四下里不见人烟,偶尔出现的,只是在旷野中找水喝的羚羊而已。远处的高山,突兀地耸立着,将秋日的天空分割开来。
二
当渺小的自我与伟大的事业绑定时,人生的意义也就随之寻获。
不论你感到多么地厌烦,也不得不与之相伴始终了。总之,有一点已经是十分清楚的,那就是为了该事业,他是无法杀死自己的(这也并非出于什么责任感,仅仅是由于他整个人已经与该事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了)。
点评
因为一句话而读了一本书。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其实,任何人都是驯兽师,而那野兽,无非就是各人的性情而已。于我而言,这种妄自尊大的羞耻心就是野兽,就是猛虎。”
前半句让我想到的是:人不是生来就是石头或者美玉,坚信自己是块石头,你就任凭自己被环境磨光棱角成为石头,坚信自己是块美玉,你就会努力把自己雕琢成美玉,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自我雕琢的过程中,将自己渐渐雕琢成举世无双的珍品。
而后半句则让我想起了“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In me the tigers sniffs the rose.) 妄自尊大是为猛虎,学会躬身自省,即便心有猛虎,但仍能细嗅蔷薇。
「躬身自省,身卑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