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Nurture Assumption : Why Children Turn Out the Way They Do
状态
搁置
评分
作者
[美] 朱迪斯·哈里斯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育儿
开始时间
读完时间
已读页数
97
总页数
480
进度
0.2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532769902
译者(选)
张庆宗
出版日期
Oct 1, 2015
摘要
BookId
26357933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第一版前言

🌟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卡里·纪伯伦

第二章 先天禀赋(和后天教养)的证据

🌟
50比50的研究结果意思是: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如“真诚”中的50%是由基因的差异引起的,而不是说父母真诚与孩子真诚之间的相关是遗传所致。
✍️
孩子的真诚性格,50%由基因决定。而不是说父母真诚,孩子就有50%的概率是真诚的。
50比50的研究结果意思是:孩子之间的差异性,如“真诚”中的50%是由基因的差异引起的,而不是说父母真诚与孩子真诚之间的相关是遗传所致。
🌟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似性是基因造成的
✍️
父母与孩子相似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基因相似,而不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影响,社会化研究把因果颠倒了。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似性是基因造成的
🌟
由于间接基因效应的作用,同卵双生子通常过着同样的生活。

第三章 先天禀赋,后天教养,抑或两者都不是

🌟
有的家庭认为幽默是一个美德,笑声是对幽默感的回报,允许孩子打断大人的话语,说一些好笑的话。我就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读中学时,我有一个朋友叫埃莉诺,她家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我家一点学术气氛都没有。一天晚上,她到我家来吃饭,后来她告诉我她真希望生在我家。我们家吃晚饭时非常热闹,每个人都愉快地交谈,俏皮话连连,笑声不断。埃莉诺的父母严肃刻板,她说在家里吃饭枯燥无味。你难道不认为在我家长大的孩子比在埃莉诺家长大的孩子更爱笑吗?你难道不认为在我家长大的两个人比分别在我家长大的和在埃莉诺家长大的人更相似吗? 如果你相信孩子“非此即彼”,或者像他们的父母,或者完全不像,那么你主张父母对孩子没有可预见性影响。如果你的看法比较温和,即大多数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偶尔有一个比较叛逆,那么你预期兄弟姐妹之间都很相似,因为大多数的孩子是不跟父母唱反调的。正因为孩子生下来就不一样,一个可能像阿博特,另一个像科斯特洛,所以我们不能指望他们对父母的态度和行为有一模一样的反应。
🌟
父母的偏心对孩子的人格没有一致性的影响
🌟
不是好的教养方式能够培养出好的孩子,而是好的孩子产生好的教养方式。
🌟
让我们看一些不受父母基因影响的家庭间差异

第四章 分离的世界

🌟
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会发展出不同的自我、不同的人格。
🌟
儿童,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十分擅长从一个人格转换到另一个人格。
🌟
只是当他们在一起时才有这样的表现
✍️
对不同的人不同场景,每个人会有不同的人格表现,那么哪个场景下的我才算是真实的我?常说我们总是对熟悉的人冷漠,而对陌生人热情。又是出于什么原因?
只是当他们在一起时才有这样的表现
🌟
某一个孩子天生不友好,无论他走到哪儿,他都会表现得不友好。后天习得的特质与环境密切相关,但天生的特征如影相随,是无法摆脱的。
🌟
他们认为新的世界有新的规则,必须要学习这些新的规则。
✍️
为什么会这么认为?认知神经科学和演化角度对此是否有合理的解释?
他们认为新的世界有新的规则,必须要学习这些新的规则。
🌟
移民的孩子在家里说母语、在外面说第二语言是很普遍的。让他们在新的国家里呆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能很容易地在两种语言之间转换,就像我在计算机上切换程序一样。迈出家门,按英语按钮;回到家里,按波兰语按钮。心理学家把这个过程叫做代码转换。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