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状态
搁置
评分
作者
高琳 / [美] 林宏博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沟通技能
书单
开始时间
读完时间
已读页数
150
总页数
384
进度
0.39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521708882
译者(选)
出版日期
Apr 1, 2020
摘要
BookId
30887804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清晰:没听懂都是白搭

🌟
任何一个故事,无论是关于一个人的还是关于一个品牌的,都应该有这样三个层次:表现形式,表现内容,价值观(内核)。

好奇:让听众一直追问“后来呢”

🌟
好奇心来源于‘认知差距’。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认知差距’时,就会产生对信息的饥饿感,这就是好奇心。”
🌟
人们感兴趣的一定是自己关心的且不那么容易理解的事情。

共鸣:没有共鸣的故事都是“自嗨”

🌟
建立共鸣的第一点,就是要放弃完美的自己,通过故事去回溯自己曾经的苦难和脆弱。你从平凡走向不平凡的方法,才是对听众有用、有吸引力的。建立共鸣是好故事的第三个标准。

第4章 掌握故事的6大要素,张口就可以讲出故事

🌟
这就是一个故事的6大要素:人物,背景,冲突,高潮,对话,结局(见图2)。[插图]图2 好故事的3大标准,6大要素

冲突的3个层面决定了故事的立意

🌟
在你的故事里,那些阻碍你达成目标或是威胁你的东西,就是冲突。冲突可以是环境跟你的冲突,别人跟你的冲突,或是你和自己的冲突。
🌟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那些说自己没冲突的人,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刻意去反思。
🌟
同样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会有不同的故事,就看他们把“原因”归于什么或是归在谁身上。你可以通过冲突想象未来故事如何延伸,主人公最后能学到什么。

第5章 一明一暗、一虚一实的故事架构

🌟
别忘了小小的情绪是人生中伟大的船长,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它左右了。

故事的明线和暗线,帮你达成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

🌟
那怎么才能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同时兼顾理性目标和感性目标呢?这就需要你的故事有三条线:明线、暗线和辅线(见图3)。 [插图] 图3 故事的明线、暗线和辅线 明线:故事的明线通常是故事的叙述线,也就是谁在什么背景下,做了什么,最后有什么结果。这条线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听众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
如果没有情感上的转变,故事势必缺乏带入感。
🌟
理性目标通常需要叙述线的支持,感性目标则需要情感线的支持。

情绪是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缺乏情绪的故事无法触动人

🌟
情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
🌟
1. 接纳情绪的存在 首先,情绪本身其实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不过我们为自己的情绪赋予了意义。在这个意义的基础上,我们有了不同的感受。通常所说的负面情绪,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是负面感受情绪。如同呼吸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一样,情绪是正常的心理反应,而且情绪有起伏更是常态,你见过哪个正常的心电图是一条直线呢?心电图直了人就不在了!要心如止水不是说自己不能有情绪,而是说要接纳情绪本身以及情绪的起伏,这是实现情绪颗粒度感知更精细化的第一步。 2.探索情绪背后的积极意义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对当事人的积极意义,当你承认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悲伤想提醒你失去的痛,要好好珍惜拥有,恐惧的时候要关注如何保护自己。
🌟
每种情绪的背后都有对当事人的积极意义,当你承认这一点,就会有意识地去探索自己的情绪。比如,愤怒是在告诉你,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悲伤想提醒你失去的痛,要好好珍惜拥有,恐惧的时候要关注如何保护自己。

故事的黄金原则:如何让故事的3个层次服务于核心思想

🌟
需要先了解你要表达的道理,再构思你的故事。

如何根据故事的主线来选择冲突和背景

🌟
价值观和内在动力,需要通过冲突和解决冲突的过程来展现。
🌟
背景信息铺垫了什么以及铺垫了多少也要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

多个观点,如何避免故事讲得太散

🌟
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以终为始”,倒着来构思的。你需要首先确定你讲故事的目的及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再去寻找合适的能够支持你的论点的故事素材。最后构建出来的故事,就是你想要讲的,并且别人能够听得懂的好故事。

什么样的冲突最吸引人

🌟
好的冲突必须是有意义的冲突,且能让人产生共鸣。

第9章 3个故事帮你建立信任

🌟
从彼此陌生到和对方建立某种合作关系,成为工作或是生活上的合伙人,都需要经历这样的五个阶段:认识你,记住你,认同你,信任你,选择你。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