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世界で一番やさしい会議の教科書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日] 榊卷亮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实用类
工作技能
开始时间
Jul 28, 2021
读完时间
Aug 2, 2021
已读页数
287
总页数
287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115522658
译者(选)
丁灵
出版日期
Apr 1, 2020
摘要
BookId
31594815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
整体书评
点评
认为推荐
3万小时——这是你一生中将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它将占据你职业生涯的40% 本书以小说式讲述,从职场新人的视角一步步描述了如何通过引导改变会议协作效率,极其易读并极具实操性。 同时作为 [ 引导 Facilitate ] 技能的入门书,充分展示了引导对于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 强烈推荐看看,更强烈推荐亲身试试。 读书永远学不会的能力是行动的能力。 即便书里的道理多么正确,书里的实操指导多么具体可行,不去实践和行动是永远没办法真正带来改变的。
📌
重点摘要
35个笔记
爸爸的讲座——确认“决定好的事情”
‘我想确认一下我理解的对不对。今天决定的是这个和那个,该做的是这个,这样理解对吗?’
爸爸的讲座——改变拖沓的会议
合唱和开会的道理都一样,关键在于要在认识上形成共同目标。仅此而已,之后大家就会各自向着目标前进。这就是引导的思路。
最后通牒效应’
爸爸的日记2
在“讨论”和“共享信息”的深处肯定存在一些具体的目的,比如“想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想共享信息以便让大家都学会怎么使用机器”等
抄写范例
参加会议的人原本就不会认真听其他人在讲什么。大家都在想着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或是想着自己还没干完的工作。
为抄写会直接帮助你‘记忆和回想讨论的内容’‘俯瞰整体脉络’,从而不用去占用大脑的效能。什么都不写而只顾讨论的行为,就像蒙着眼睛下将棋一样,你得把之前的发言全都记住,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用“省略”为抄写提速
总结不好还不如不总结,要省略地抄写’
用两种颜色的笔抄写就足够了
一般情况下用黑色,决定好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用红色
抄写的目的是让讨论‘可视化’,让大家的步调统一,并不需要写得多漂亮、多帅气
回顾
“我感觉以前在开会的时候,话说完就完了,大家的发言就好像消失在空气中一样。但做了抄写后感觉明显不同,发言好像都被抓到了白板上似的
磨炼技术、努力提升抄写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从本质上来说,更重要的是‘把整个讨论过程往好写的方向引导’。”
抄写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讨论内容的可视化’和‘讨论流程的秩序化’,通过把整场讨论引导成一个容易抄写的讨论过程,让会议的讨论思路变得清晰有序。”
解决问题与混乱的会议
之前会议的主要目的都是“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提出意见”之类的,而这次会议的目的却是“分析并解决问题
观摩专业引导师的会议
你们需要自己组织会议、思考如何推进会议,在众人面前主持会议。”
会议期间的回顾1
必须要意识到哪些是‘应该一起讨论的问题’,哪些是‘不必一起讨论的问题’,要把这两类问题分得非常清楚才行。
会议期间的回顾2
如果大家在开始的层次上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在之后层次上的意见肯定也不会统一。
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讨论变得非常混乱,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分析问题的层次发生了错位。
a. 跟不上讨论的进度。b. 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还未整理出来。c. 想说点什么,但有所顾虑。d. 跟其他人意见一样,不用特意地再重复一次。e. 对讨论不感兴趣。
有必要给那些话少的人创造一些发言的机会
午休
我们甚至可以说,事前准备的质量决定了会议的质量。准备阶段十分重要,然而就现状而言,几乎没有人能落实诸如“考虑会议的推进方式”这种本质性的准备工作。”
会议的推进方式,是否可以理解为:为了达成会议目的,而提前考虑的整体会议议程(先A,然后B,然后C,最后D,从而达成目标)。
考虑会议的推进方式
这么看,引导师也是很需要能力和技巧的角色,在国内我个人完全没有见过有这类角色的岗位,甚至于咨询机构也很少。国内的咨询机构都以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等大方向为主要咨询业务,很少有会议引导和会议效率这块的,看来日本咨询行业的精细化和成熟度更高。
引导师时刻都在观察会议的气氛,留意大家是否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和产生的共识,用抄写将其反映出来,不然大家的讨论就劳而无功了。引导师还必须控制论题,也要经常确认‘决定好的事情’和‘尚未决定的事情’。
引导师时刻都在观察会议的气氛,留意大家是否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和产生的共识,用抄写将其反映出来,不然大家的讨论就劳而无功了。引导师还必须控制论题,也要经常确认‘决定好的事情’和‘尚未决定的事情’。
提出并筛选对策
如果大家都掌握了引导的技巧,那么讨论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大家会从各个角度协助引导师,让会议顺利地进行下去。这简直就像大家在一起打造会议一样。
爸爸的日记5
“让其做出选择”是关键所在
引导师可以不停犯错,也可以不断遭到否定。只要大家最后能理解得透彻、讨论进展得顺利,那么就说明引导师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Prep(会前准备)的重要性
应该如何推进会议到达终点,以怎样的顺序讨论什么样的内容
[插图]
[插图]
爸爸的日记6
让他人帮忙审读Prep表
要把写好的Prep表拿给其他人审读。不同的人视角也不同,这样一来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形形色色的建议,有助于推进会议的顺利进行,Prep的质量也比一个人来做要好。
参加会议的人一定会影响到会议的氛围。在会议中忙着干自己事情的人、闲着没事干的人、睡觉的人,都会给会议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干劲的人会带坏整个会议的氛围。
后记
光读书永远学不到的能力就是行动的能力。真正让我们得以成长,变得不一样的,并不是读书和学习,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读和会之间的鸿沟也要通过行动去弥补,如果光是读了就以为自己会了,那获得的只是成长的幻觉。 行动起来吧!
不管读多少书、知道多少方法,不实际着手去改变就没有意义。
不管读多少书、知道多少方法,不实际着手去改变就没有意义。

爸爸的讲座——确认“决定好的事情”

🌟
‘我想确认一下我理解的对不对。今天决定的是这个和那个,该做的是这个,这样理解对吗?’

爸爸的讲座——改变拖沓的会议

🌟
合唱和开会的道理都一样,关键在于要在认识上形成共同目标。仅此而已,之后大家就会各自向着目标前进。这就是引导的思路。
🌟
最后通牒效应’

爸爸的日记2

🌟
在“讨论”和“共享信息”的深处肯定存在一些具体的目的,比如“想通过讨论得出结论”“想共享信息以便让大家都学会怎么使用机器”等

抄写范例

🌟
参加会议的人原本就不会认真听其他人在讲什么。大家都在想着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或是想着自己还没干完的工作。
🌟
为抄写会直接帮助你‘记忆和回想讨论的内容’‘俯瞰整体脉络’,从而不用去占用大脑的效能。什么都不写而只顾讨论的行为,就像蒙着眼睛下将棋一样,你得把之前的发言全都记住,然后才能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做。

用“省略”为抄写提速

🌟
总结不好还不如不总结,要省略地抄写’

用两种颜色的笔抄写就足够了

🌟
一般情况下用黑色,决定好的事情和该做的事情用红色
🌟
抄写的目的是让讨论‘可视化’,让大家的步调统一,并不需要写得多漂亮、多帅气

回顾

🌟
“我感觉以前在开会的时候,话说完就完了,大家的发言就好像消失在空气中一样。但做了抄写后感觉明显不同,发言好像都被抓到了白板上似的
🌟
磨炼技术、努力提升抄写水平固然很重要,但从本质上来说,更重要的是‘把整个讨论过程往好写的方向引导’。”
🌟
抄写的重要作用就是促进‘讨论内容的可视化’和‘讨论流程的秩序化’,通过把整场讨论引导成一个容易抄写的讨论过程,让会议的讨论思路变得清晰有序。”

解决问题与混乱的会议

🌟
之前会议的主要目的都是“信息共享”“任务分配”和“提出意见”之类的,而这次会议的目的却是“分析并解决问题

观摩专业引导师的会议

🌟
你们需要自己组织会议、思考如何推进会议,在众人面前主持会议。”

会议期间的回顾1

🌟
必须要意识到哪些是‘应该一起讨论的问题’,哪些是‘不必一起讨论的问题’,要把这两类问题分得非常清楚才行。

会议期间的回顾2

🌟
如果大家在开始的层次上无法达成一致,那么在之后层次上的意见肯定也不会统一。
🌟
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的时候,如果讨论变得非常混乱,那么很可能是因为分析问题的层次发生了错位。
🌟
a. 跟不上讨论的进度。b. 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还未整理出来。c. 想说点什么,但有所顾虑。d. 跟其他人意见一样,不用特意地再重复一次。e. 对讨论不感兴趣。
🌟
有必要给那些话少的人创造一些发言的机会

午休

🌟
我们甚至可以说,事前准备的质量决定了会议的质量。准备阶段十分重要,然而就现状而言,几乎没有人能落实诸如“考虑会议的推进方式”这种本质性的准备工作。”
✍️
会议的推进方式,是否可以理解为:为了达成会议目的,而提前考虑的整体会议议程(先A,然后B,然后C,最后D,从而达成目标)。
考虑会议的推进方式
🌟
引导师时刻都在观察会议的气氛,留意大家是否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和产生的共识,用抄写将其反映出来,不然大家的讨论就劳而无功了。引导师还必须控制论题,也要经常确认‘决定好的事情’和‘尚未决定的事情’。
✍️
这么看,引导师也是很需要能力和技巧的角色,在国内我个人完全没有见过有这类角色的岗位,甚至于咨询机构也很少。国内的咨询机构都以战略、管理、组织架构等大方向为主要咨询业务,很少有会议引导和会议效率这块的,看来日本咨询行业的精细化和成熟度更高。
引导师时刻都在观察会议的气氛,留意大家是否都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等,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马上采取行动。同时,他们也要根据讨论的情况和产生的共识,用抄写将其反映出来,不然大家的讨论就劳而无功了。引导师还必须控制论题,也要经常确认‘决定好的事情’和‘尚未决定的事情’。

提出并筛选对策

🌟
如果大家都掌握了引导的技巧,那么讨论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大家会从各个角度协助引导师,让会议顺利地进行下去。这简直就像大家在一起打造会议一样。

爸爸的日记5

🌟
“让其做出选择”是关键所在
🌟
引导师可以不停犯错,也可以不断遭到否定。只要大家最后能理解得透彻、讨论进展得顺利,那么就说明引导师出色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Prep(会前准备)的重要性

🌟
应该如何推进会议到达终点,以怎样的顺序讨论什么样的内容
🌟
[插图]
🌟
[插图]

爸爸的日记6

🌟
让他人帮忙审读Prep表
🌟
要把写好的Prep表拿给其他人审读。不同的人视角也不同,这样一来就能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和形形色色的建议,有助于推进会议的顺利进行,Prep的质量也比一个人来做要好。
🌟
参加会议的人一定会影响到会议的氛围。在会议中忙着干自己事情的人、闲着没事干的人、睡觉的人,都会给会议带来负面影响。没有干劲的人会带坏整个会议的氛围。

后记

🌟
不管读多少书、知道多少方法,不实际着手去改变就没有意义。
✍️
光读书永远学不到的能力就是行动的能力。真正让我们得以成长,变得不一样的,并不是读书和学习,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读和会之间的鸿沟也要通过行动去弥补,如果光是读了就以为自己会了,那获得的只是成长的幻觉。 行动起来吧!
不管读多少书、知道多少方法,不实际着手去改变就没有意义。

点评

✍️
3万小时——这是你一生中将花在开会上的时间,它将占据你职业生涯的40% 本书以小说式讲述,从职场新人的视角一步步描述了如何通过引导改变会议协作效率,极其易读并极具实操性。 同时作为 [ 引导 Facilitate ] 技能的入门书,充分展示了引导对于团队协作的重要作用。 强烈推荐看看,更强烈推荐亲身试试。 读书永远学不会的能力是行动的能力。 即便书里的道理多么正确,书里的实操指导多么具体可行,不去实践和行动是永远没办法真正带来改变的。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