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以] 优瓦尔·赫拉利
大类
理论类
标签
理论类
历史
书单
开始时间
Mar 8, 2023
读完时间
Mar 13, 2023
已读页数
1025
总页数
1015
进度
1.0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508660752
译者(选)
出版日期
Jan 1, 2017
摘要
BookId
855812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
概要总览
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检视阅读/分析阅读
粗读四问:
  1. 这本书讲的主题是什么?
  1. 作者分别细说了什么?论述/说理的方式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1.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什么?
  1.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给予了资讯、建议、技巧还是启发?具体的给予内容是什么?)
 
💡
整体书评
「人类拥有神的能力,却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类的历史,并展望了未来。视角独特,观点新奇,值得一看。
以下仅记录一些深刻而有趣的观点:
“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想象是构建大规模秩序的基石。”
“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

《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类的历史,并展望了未来。赫拉利把人类比作是一种最成功的动物,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霸主,是因为我们有能力创造工具,而工具却不懂得人。不同于其他历史书籍的是,赫拉利把人类的历史看作是一部虚构的故事,我们通过共同的信仰和想象构建了社会秩序和文化,同时也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在讲述人类历史的同时,赫拉利也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例如人类的幸福感并非源自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源自对目标的追求。此外,书中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观点,例如人类驯化植物的过程中,其实是植物驯化了人类。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富有思想启发的历史巨著,对于理解人类历史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指数:5/5
金句:人类拥有神的能力,却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
重点摘要

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

尤瓦尔·赫拉利
62个笔记
序言《人类简史》出版10周年
notion image
以前的所有工具都使人类更强大,因为人懂得工具,而工具不懂得人。
第二章 知善恶树
notion image
这就是每个企业都强调使命、愿景、价值观的由来吗?[哭笑]
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
notion image
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notion image
整个动物界从古至今,最重要也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就是这群四处游荡、讲着故事的智人。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notion image
这是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有很多和这句话类似的哲语 "We shape our buildings 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 —— 邱吉尔 "We shape tools,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 —— John Culkin 所有的影响都是相互的,我们影响环境,环境反过来也影响和重新塑造了我们。 我们驯化动植物,反过来也被动植物所驯化,从游动的狩猎种族变成了固定栖息的农耕种族。 我们创造了建筑、工具,反过来也被这些创造物所重新塑造,成为了“蜗居族”“低头族”。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notion image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notion image
基因的演化速度跟不上模因,用远古的大脑面对 21 世纪的问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信息超载,欲壑难填,也就见怪不怪了。
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notion image
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notion image
这里的‘故事’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那些虚构的神话,还包括信仰、崇拜、图腾、教义等等,虚构故事其实就是人类所创造的虚拟概念或世界。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掺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
notion image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掺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
notion image
通过自身坚信并且不断布道,将构建的想法植入广大人民的脑中,才能构建起庞大的秩序,如宗教、如国家。因为想法一旦植入,就根深蒂固。正如《盗梦空间》里提到的“适应性最强的寄生物是什么? 细菌、病毒、还是蛔虫?都不是,是想法。一旦一种想法盘亘脑海,便难以消除。一个完全成型、领悟透彻的想法会永远扎根于脑海,萦绕不去。”
不管是基督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
notion image
不管是基督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
notion image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
notion image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
第七章 记忆过载
notion image
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建构,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DNA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notion image
人类的基因里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这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
notion image
谁具有生存主导谁就更强势。在采集时代的母系社会,女性才是强势的一方。
最常见的一种理论,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notion image
现代社会也无法解决自由和平等的冲突。
notion image
这个论点有些另类,但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论据。高僧、大哲所追求的没有冲突的完满反而变成了呆滞。
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 如果说每个文化都需要有些紧张、有点冲突、有无法解决的两难,才能让文化更加精彩,那么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
notion image
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如果说每个文化都需要有些紧张、有点冲突、有无法解决的两难,才能让文化更加精彩,那么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notion image
“信任”正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
notion image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notion image
就算有些人是我们憎恶、讨厌、嘲笑的对象,如果他们相信贝壳、美元或电子数据的价值,就足以让我们也跟着相信这些事物有价值。
notion image
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差异而有所歧视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notion image
正义本就并非实际存在之物,冲突双方始终都认为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正义不过是一种信念,因立场而异。
这种情节不太符合我们的品位,我们爱看的是反败为胜,是小人物的胜利。然而,历史就是没有正义
notion image
历史就是没有正义
notion image
现在人类之所以有许多文化成就,常常背后靠的就是剥削战败者。
notion image
文化的同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时代大背景,但却对身处其中的人影响巨大。
雪上加霜的是,即使帝国的属民千辛万苦终于接受了帝国文化,也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帝国的精英才能把他们看成是“我们”。从征服到接受之间的数个世代,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失落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当地文化,但在新加入的帝国世界里却还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反而只是继续被视为野蛮人。
notion image
从征服到接受之间的数个世代,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失落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当地文化,但在新加入的帝国世界里却还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反而只是继续被视为野蛮人。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notion image
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厄运、社会不公或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notion image
释迦牟尼制定了一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心灵感受事物的本质而排除种种欲求。
notion image
无欲则无苦。
notion image
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notion image
自由意志是当代社会的基石之一,精神病患者因不具备自由意志,因此犯下的错可以被法律原谅。但如果自由意志不复存在,那么法制会走向何方?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notion image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notion image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终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
notion image
这正是历史成为学科的特点之一: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
notion image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notion image
历史的发展是混沌的,世界就是一个混沌系统,有些惊人的蝴蝶效应。 如果当年岳飞没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那么现在历史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notion image
无论我们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称为博弈理论、后现代主义或迷因学,“提升人类福祉”绝不是其主要目标。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notion image
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notion image
所有这些语言一开始必定有共同的来源,那是个古老而已经被遗忘的语言祖先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notion image
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
notion image
等到“增长”成了无上的目标、不受其他道德伦理考虑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场灾难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notion image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以往获取和利用能源转变为可以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能源,从被动使用变成了主动控制。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notion image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notion image
而为了学习必要的技能,演化就会在小牛(以及所有社交性哺乳动物的幼崽)的心里植入强烈想要玩耍的欲望,这正是哺乳动物学习社交行为的方式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notion image
他们最主要的定义方式也是靠消费。这可以说是他们身份认同的基石。
notion image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因此,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像要问变色龙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特色,就是它会不断改变。
notion image
因此,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像要问变色龙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特色,就是它会不断改变。
notion image
更重要的是,我们比较容易体会个人的辛酸,而不是人类整体的苦难。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notion image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所以,对于在经济底层的人来说,确实是钱越多就越快乐。
notion image
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notion image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notion image
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notion image
DNA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作为引诱,令人为之臣服。 正因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插图]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2500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
notion image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notion image
痛苦源自欲求。无欲无求,自然不悲不喜,不痛不惧。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notion image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notion image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新世纪运动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notion image
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notion image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微信读书

序言 《人类简史》出版10周年

🌟
以前的所有工具都使人类更强大,因为人懂得工具,而工具不懂得人。

第二章 知善恶树

🌟
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
✍️
这就是每个企业都强调使命、愿景、价值观的由来吗?[哭笑]
究竟智人是怎么跨过这个门槛值,最后创造出了有数万居民的城市、有上亿人口的帝国?这里的秘密很可能就在于虚构的故事。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

🌟
整个动物界从古至今,最重要也最具破坏性的力量,就是这群四处游荡、讲着故事的智人。

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

🌟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
这是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有很多和这句话类似的哲语 "We shape our buildings and afterwards our buildings shape us." —— 邱吉尔 "We shape tools,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 —— John Culkin 所有的影响都是相互的,我们影响环境,环境反过来也影响和重新塑造了我们。 我们驯化动植物,反过来也被动植物所驯化,从游动的狩猎种族变成了固定栖息的农耕种族。 我们创造了建筑、工具,反过来也被这些创造物所重新塑造,成为了“蜗居族”“低头族”。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第六章 盖起金字塔

🌟
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
基因的演化速度跟不上模因,用远古的大脑面对 21 世纪的问题,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信息超载,欲壑难填,也就见怪不怪了。
虽然人类的基因演化仍然一如既往慢如蜗牛,但人类的想象力却是极速奔驰,建立起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大型合作网络。
🌟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掺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
✍️
这里的‘故事’应该是广义上的,不仅包括那些虚构的神话,还包括信仰、崇拜、图腾、教义等等,虚构故事其实就是人类所创造的虚拟概念或世界。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算人类不再相信世界上有重力,重力也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但相反的是,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总是有一夕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只要人们不再相信,一切就风云变色。为了维持想象建构出来的秩序,必须持续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得掺入些暴力和胁迫的成分。
🌟
不管是基督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
✍️
通过自身坚信并且不断布道,将构建的想法植入广大人民的脑中,才能构建起庞大的秩序,如宗教、如国家。因为想法一旦植入,就根深蒂固。正如《盗梦空间》里提到的“适应性最强的寄生物是什么? 细菌、病毒、还是蛔虫?都不是,是想法。一旦一种想法盘亘脑海,便难以消除。一个完全成型、领悟透彻的想法会永远扎根于脑海,萦绕不去。”
不管是基督教、民主还是资本主义,都只是由想象所建构出来的秩序。而要怎样才能让人相信这些秩序?
🌟
浪漫主义告诉我们,为了要尽量发挥潜力,就必须尽量累积不同的经验。必须体会不同的情感,尝试不同的关系,品尝不同的美食,还必须学会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而其中最好的一种办法,就是摆脱日常生活及工作,远离熟悉的环境,前往遥远的国度,好亲身“体验”不同的文化、气味、美食和规范。
🌟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建构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而已。

第七章 记忆过载

🌟
智人的社会秩序是通过想象建构,维持秩序所需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DNA复制就传给后代,需要通过各种努力,才能维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第八章 历史从无正义

🌟
人类的基因里并没有大规模合作的生物本能,所有的合作网络究竟如何维系?简单的讲法,是人类创造出了由想象建构的秩序、发明了文字,以这两者补足我们基因中的不足。
✍️
谁具有生存主导谁就更强势。在采集时代的母系社会,女性才是强势的一方。
最常见的一种理论,是认为男人比女人强壮

第九章 历史的方向

🌟
现代社会也无法解决自由和平等的冲突。
🌟
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如果说每个文化都需要有些紧张、有点冲突、有无法解决的两难,才能让文化更加精彩,那么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
✍️
这个论点有些另类,但并没有给出合理的论据。高僧、大哲所追求的没有冲突的完满反而变成了呆滞。
一切要求一致,反而让心灵呆滞。 如果说每个文化都需要有些紧张、有点冲突、有无法解决的两难,才能让文化更加精彩,那么身处任何文化中的人就都必然有些互相冲突的信念以及互相格格不入的价值观。

第十章 金钱的味道

🌟
“信任”正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
🌟
金钱正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
就算有些人是我们憎恶、讨厌、嘲笑的对象,如果他们相信贝壳、美元或电子数据的价值,就足以让我们也跟着相信这些事物有价值。
🌟
所有人类创造的信念系统之中,只有金钱能够跨越几乎所有文化鸿沟,不会因为宗教、性别、种族、年龄或性取向差异而有所歧视

第十一章 帝国的愿景

✍️
正义本就并非实际存在之物,冲突双方始终都认为自己才是正义的一方,正义不过是一种信念,因立场而异。
这种情节不太符合我们的品位,我们爱看的是反败为胜,是小人物的胜利。然而,历史就是没有正义
🌟
历史就是没有正义
🌟
现在人类之所以有许多文化成就,常常背后靠的就是剥削战败者。
✍️
文化的同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时代大背景,但却对身处其中的人影响巨大。
雪上加霜的是,即使帝国的属民千辛万苦终于接受了帝国文化,也可能需要数十年甚至数百年,帝国的精英才能把他们看成是“我们”。从征服到接受之间的数个世代,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失落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当地文化,但在新加入的帝国世界里却还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反而只是继续被视为野蛮人。
🌟
从征服到接受之间的数个世代,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失落的群体。他们已经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当地文化,但在新加入的帝国世界里却还没有一个平等的地位,反而只是继续被视为野蛮人。

第十二章 宗教的法则

🌟
一切苦难并非来自厄运、社会不公或神祇的任性,而是出于每个人自己心中的思想模式
🌟
释迦牟尼制定了一套冥想的技巧,能够训练心灵感受事物的本质而排除种种欲求。
🌟
无欲则无苦。
🌟
离苦得乐。佛陀的教诲一言以蔽之:痛苦来自欲望;要从痛苦中解脱,就要放下欲望;而要放下欲望,就必须训练心智,体验事物的本质。
🌟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
自由意志是当代社会的基石之一,精神病患者因不具备自由意志,因此犯下的错可以被法律原谅。但如果自由意志不复存在,那么法制会走向何方?
我们的自由政治和司法系统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相信每个人都有一个神圣、无法分割、无法改变的内在本质,这点让世界有了意义,也是一切道德和政治正当性的来源

第十三章 成功的秘密

🌟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终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
🌟
这正是历史成为学科的特点之一:对某个时代的了解越透彻,反而就越难解释为什么发生了这个事件而不是那个事件。
🌟
历史的铁则就是:事后看来无可避免的事,在当时看来总是毫不明显。
✍️
历史的发展是混沌的,世界就是一个混沌系统,有些惊人的蝴蝶效应。 如果当年岳飞没有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那么现在历史可能就完全不一样了。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的一团混沌,历史就是无法解释得斩钉截铁,无法预测得十拿九稳。在同一时间,有多方力量互相影响、互相牵制,只要某方力量有了极小的改变,结果就会有巨大的不同
🌟
无论我们把历史发展的动力称为博弈理论、后现代主义或迷因学,“提升人类福祉”绝不是其主要目标。

第十五章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
真正让欧洲人胜出的,是他们无与伦比而又贪得无厌、不断希望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
所有这些语言一开始必定有共同的来源,那是个古老而已经被遗忘的语言祖先

第十六章 资本主义教条

🌟
生产的利润,必须再投资于提高产量。”
🌟
等到“增长”成了无上的目标、不受其他道德伦理考虑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场灾难

第十七章 工业的巨轮

🌟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
工业革命使人类从以往获取和利用能源转变为可以生产、存储、运输、使用能源,从被动使用变成了主动控制。
工业革命的核心,其实就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
而为了学习必要的技能,演化就会在小牛(以及所有社交性哺乳动物的幼崽)的心里植入强烈想要玩耍的欲望,这正是哺乳动物学习社交行为的方式

第十八章 一场永远的革命

🌟
他们最主要的定义方式也是靠消费。这可以说是他们身份认同的基石。
🌟
因此,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像要问变色龙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特色,就是它会不断改变。
✍️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因此,想要定义现代社会的特色为何,就像要问变色龙究竟是什么颜色一样。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特色,就是它会不断改变。
🌟
更重要的是,我们比较容易体会个人的辛酸,而不是人类整体的苦难。

第十九章 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
目前有一项耐人寻味的结论: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是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之后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所以,对于在经济底层的人来说,确实是钱越多就越快乐。
🌟
所有的心理状态(包括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外在因素(例如工资、社会关系或政治权利)来决定,而是由神经、神经元、突触和各种生化物质(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催产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而定。
🌟
正如尼采所言,只要有了活下去的理由,几乎什么都能够忍受。生活有意义,就算在困境中也能甘之如饴;生活无意义,就算在顺境中也度日如年。
🌟
这么说来,所谓的快乐,很可能只是让个人对意义的错觉和现行的集体错觉达成同步而已。只要我自己的想法能和身边的人的想法达成一致,我就能说服自己、觉得自己的生命有意义,而且也能从这个信念中得到快乐。
🌟
DNA就像撒旦,用一些稍纵即逝的快乐作为引诱,令人为之臣服。 正因如此,大多数宗教和哲学看待快乐的方式,都与自由主义非常不同。[插图]最看重快乐这个问题的,就是佛教。2500多年来,佛教有系统地研究了快乐的本质和成因;正因如此,最近有越来越多科学团体开始研究佛教哲学和冥想。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根据佛教的观点,大多数人太看重自己的感受,以为快感就是快乐,不愉悦的感受就是受苦。于是,人类就渴望能有快感,并希望避免不愉悦的感受。然而,这是大大的误解。事实是,人类的主观感受没有任何实质或意义。
🌟
佛教认为,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
痛苦源自欲求。无欲无求,自然不悲不喜,不痛不惧。
苦真正的根源就在于“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不管追求的是什么,都会让人陷入持续的紧张、困惑和不满之中。
🌟
佛教与现代生物学和新世纪运动的相同点,在于都认定快乐不在于外在条件。但佛教更重要也更深刻的见解在于,真正的快乐也不在于我们的主观感受。我们如果越强调主观感受,反而就越感到苦。佛教给我们的建议是,除了别再追求外在成就之外,同时也别再追求那些感觉良好的心里感受了。
🌟
苦真正的来源不在于感受本身,而是对感受的不断追求。

后记 变成神的这种动物

🌟
拥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负责任、贪得无厌,而且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天下危险,恐怕莫此为甚。

点评

✍️
「人类拥有神的能力,却连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人类简史》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科学革命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人类的历史,并展望了未来。视角独特,涉猎广博,很多观点非常新奇,值得一看。 —————— 以下仅记录一些深刻或有趣的观点: “虽然现在人类已经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能力,但我们仍然对目标感到茫然,而且似乎也仍然总是感到不满。”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虚构故事的力量强过任何人的想象,想象是构建大规模秩序的基石。” “快乐既不是主观感受到愉悦,也不是主观觉得生命有意义,反而是在于放下追求主观感受这件事 。”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