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The Lords of Strategy: the Secret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New Corporate World
状态
搁置
评分
作者
[美] 沃尔特·基希勒三世(Walter Kiechel Ⅲ)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商业
开始时间
读完时间
已读页数
0
总页数
100
进度
0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520130608
译者(选)
慎思行
出版日期
Jan 1, 1990
摘要
BookId
23442785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推荐序:战略,企业灵魂的导图

对运营效率与营业结果、战术行动与战略目标的差异,管理者往往难以分辨。把数量化的结果当作战略目标,而非以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组织能力的提升,或长期生存能力的发展作为战略基础,更为常见。
他们被期许有创想能力看见远方,还要同时有说服力让执行官和其他成员相信梦想的力量。
✍️
战略负责人不仅要有大局观和预见力,还需要有很强的说服力,否则空有谋略而无人听,岂不惜哉
他们被期许有创想能力看见远方,还要同时有说服力让执行官和其他成员相信梦想的力量。

战略的光辉与尴尬

但是,贸易争端和中兴事件告诉我们,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偏安一隅、韬光养晦的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企业仰赖资源、野蛮生长的发展路径也已走到尽头。

现实的问题与困境

咨询公司的常规模式是在大量的商业实践中提炼具有普遍性的理念和方法论,再将其运用于新的商业实践,帮助企业创造价值。
所以管理层的“认知偏差”和执行层的“能力缺乏”就成了战略在中国如此尴尬的关键因素。

时代的努力与行动

战略的本意并不是打造最优秀的企业,而是打造最为独特的企业,因为只有企业足够独特并且形成差异化的竞争方式,才能创造最丰富的供给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序章 摒弃三个传统观念

在战略革命之前,企业所缺乏的是一种系统地综合考虑所有决定自身命运的因素的能力,特别是缺乏对于组成优秀战略至关重要的“3C”元素的思考:一是公司成本(Cost),特别是相对其他公司的成本;二是对公司所服务市场的定义,即其顾客(Customer);三是公司相对竞争对手(Competitor)所处的市场地位。
既然理念是对某些特定的或无法人为制造出来的环境的反应,那么这些理念的存亡就不依赖它们本身永恒不变的特点,而依赖它们的适应性。
✍️
理念即模因,一种思想的基本因子,也受环境影响优胜劣汰,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思潮。
既然理念是对某些特定的或无法人为制造出来的环境的反应,那么这些理念的存亡就不依赖它们本身永恒不变的特点,而依赖它们的适应性。
目标明确,知其所往。
✍️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目标明确,知其所往。

●战略革命的三个阶段

战略革命的第一阶段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并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其核心问题是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也就是公司到底处于经验曲线的哪一段,和竞争者相比成本定位又在哪里,以及如果以市场份额的标准来看,某一个特定的业务在公司的业务组合中到底占据何种位置,是需要被继续发展还是应该被卖出去。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