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One Two Three... Infinity: Facts and Speculations of Science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美] 乔治·伽莫夫
作者(R)
大类
理论类
标签
理论类
物理学
书单
开始时间
Feb 15, 2020
读完时间
Feb 25, 2020
已读页数
424
总页数
424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201151304
译者(选)
阳曦
出版日期
Sep 1, 2019
摘要
BookId
26295687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
整体书评
点评
认为推荐
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 跟随作者的思路引领,循序渐进地推导,突然发现原来难题就这么得到了答案,世界原来是这样的,简直妙不可言,尤其是纬度那块,读完感觉忽然开窍了。 相比国外优秀的科普读物比比皆是,国内寥寥无几,但这几年也看到了国内很多优秀人士在努力进行高质量的科普,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这样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发的热爱科学。
📌
重点摘要
23个笔记
前言
哈哈哈,作者还挺幽默
玛丽娜告诉我说,很多东西她都看不懂,所以我只好承认,本书不适合儿童阅读,这和我当初想的不太一样。
第三章 宇宙的奇异特性
所以你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曲线和曲面,但要说三维空间也可以是弯曲的,你大概就会一脸茫然。
虽然我们能够轻松想出各种形状的面,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总觉得三维空间只有一种,即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熟悉的物理空间。但这样的观念富有欺骗性,非常危险。只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其实我们能够想出一些和教科书上介绍的欧氏空间很不一样的三维空间。
我们的“左侧”驴在莫比乌斯面上走一圈以后就变成了“右侧”驴。而且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驴子始终停留在同一个面上,没有离开莫比乌斯面在空间中完成翻转。因此我们发现,在一个扭曲的面上,右手性物体只需通过扭曲处就能转换成左手性物体,反之亦然。
第四章 四维世界
本身的6+6个普通三维空间面,加上12个个半时间半空间面,一共24个面
不过请记住,四维立方体的面有一部分是普通三维空间中的面,还有一部分则是“半空间半时间”的,它们的边就是从5月7日延展到6月7日的那几条时间维度上的线。
通过“光年”这个术语,我们将时间化作了一个实用的维度,时间单位也因此成为一个可用于度量空间的单位。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
时空坐标轴的旋转导致这些物体不变的四维长度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发生了变化
:引力现象只不过是四维时空世界的弯曲产生的效应。
在这个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产生弯曲的空间中,所有物体沿“直线”或者说测地线运动。
牛顿定义引力时也无法解释引力的超距效应,因此他认为万有引力理论只能作为一套工具理论,而爱因斯坦给了引力效应一个合理的解释。
:引力现象只不过是四维时空世界的弯曲产生的效应。
所以并不存在所谓引力一说,根据牛一,所有不受力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若所运动的空间为弯曲空间,则物体沿测地线运动,因此所有的行星,恒星其实都是在沿着测地线做直线运动,并没有受到所谓引力的影响。
在这个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产生弯曲的空间中,所有物体沿“直线”或者说测地线运动。
哪怕居住在二维面内的影子科学家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从外面观察它的形状,但是只需要数一数落在不同半径内的青春痘的数量,他们就能推测空间的曲率。
虽然无法从更高维度直接感知三维空间特性,我们认为一些几何特性与纬度无关,因此就从二维中的一些特性类推到三维空间里来,从而推测三维空间的一些特性
哪怕居住在二维面内的影子科学家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从外面观察它的形状,但是只需要数一数落在不同半径内的青春痘的数量,他们就能推测空间的曲率。
第六章 下降的阶梯
两个不同物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存在一个确定的下限。
第七章 现代炼金术
我们不应将质子和中子视作两种完全不同的粒子,其实它们更像是电性有所差异的同一种基本粒子,我们称之为“核子”
其实自然界中的确存在正电子,它和带负电的普通电子十分相似,只是电性相反。带负电的质子也可能存在,只是目前物理学家还没有探测到这种粒子。[插图]
第八章 无序的规律
虽然人类的眼睛既看不到分子也看不到分子的热运动,但这种运动会对人体神经纤维产生一种特定的刺激,让我们感觉到“热”。
是分子热运动产生了高温,而不是高度导致了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虽然人类的眼睛既看不到分子也看不到分子的热运动,但这种运动会对人体神经纤维产生一种特定的刺激,让我们感觉到“热”。
所有依赖于分子不规律运动的物理过程必然朝着可能性更大的方向发展,直至最后达到可能性最大的平衡态。
阳光穿过大气的时候,空气中不均匀的分子团会散射蓝光,所以你才会看到蓝色的天空,太阳看起来也比实际颜色更红
植物利用来自阳光的负熵(秩序),以无机化合物为原料构建自己的身体;而动物只能吃掉植物(或者其他动物),靠这种方式来获得负熵,所以我们可以说,动物是负熵的间接使用者
第九章 生命之谜
生物的突变现象实际上源自分子内部的同分异构变化,这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化学过程。

前言

✍️
哈哈哈,作者还挺幽默
玛丽娜告诉我说,很多东西她都看不懂,所以我只好承认,本书不适合儿童阅读,这和我当初想的不太一样。

第三章 宇宙的奇异特性

🌟
所以你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曲线和曲面,但要说三维空间也可以是弯曲的,你大概就会一脸茫然。
🌟
虽然我们能够轻松想出各种形状的面,但与此同时,我们却总觉得三维空间只有一种,即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熟悉的物理空间。但这样的观念富有欺骗性,非常危险。只要发挥一点儿想象力,其实我们能够想出一些和教科书上介绍的欧氏空间很不一样的三维空间。
🌟
我们的“左侧”驴在莫比乌斯面上走一圈以后就变成了“右侧”驴。而且别忘了,在这个过程中,驴子始终停留在同一个面上,没有离开莫比乌斯面在空间中完成翻转。因此我们发现,在一个扭曲的面上,右手性物体只需通过扭曲处就能转换成左手性物体,反之亦然。

第四章 四维世界

✍️
本身的6+6个普通三维空间面,加上12个个半时间半空间面,一共24个面
不过请记住,四维立方体的面有一部分是普通三维空间中的面,还有一部分则是“半空间半时间”的,它们的边就是从5月7日延展到6月7日的那几条时间维度上的线。
🌟
通过“光年”这个术语,我们将时间化作了一个实用的维度,时间单位也因此成为一个可用于度量空间的单位。

第五章 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

🌟
时空坐标轴的旋转导致这些物体不变的四维长度在空间轴上的投影发生了变化
🌟
:引力现象只不过是四维时空世界的弯曲产生的效应。
🌟
在这个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产生弯曲的空间中,所有物体沿“直线”或者说测地线运动。
✍️
牛顿定义引力时也无法解释引力的超距效应,因此他认为万有引力理论只能作为一套工具理论,而爱因斯坦给了引力效应一个合理的解释。
:引力现象只不过是四维时空世界的弯曲产生的效应。
✍️
所以并不存在所谓引力一说,根据牛一,所有不受力物体沿着直线运动,若所运动的空间为弯曲空间,则物体沿测地线运动,因此所有的行星,恒星其实都是在沿着测地线做直线运动,并没有受到所谓引力的影响。
在这个因大质量物体的存在而产生弯曲的空间中,所有物体沿“直线”或者说测地线运动。
🌟
哪怕居住在二维面内的影子科学家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从外面观察它的形状,但是只需要数一数落在不同半径内的青春痘的数量,他们就能推测空间的曲率。
✍️
虽然无法从更高维度直接感知三维空间特性,我们认为一些几何特性与纬度无关,因此就从二维中的一些特性类推到三维空间里来,从而推测三维空间的一些特性
哪怕居住在二维面内的影子科学家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从外面观察它的形状,但是只需要数一数落在不同半径内的青春痘的数量,他们就能推测空间的曲率。

第六章 下降的阶梯

🌟
两个不同物体之间的任何相互作用存在一个确定的下限。

第七章 现代炼金术

🌟
我们不应将质子和中子视作两种完全不同的粒子,其实它们更像是电性有所差异的同一种基本粒子,我们称之为“核子”
🌟
其实自然界中的确存在正电子,它和带负电的普通电子十分相似,只是电性相反。带负电的质子也可能存在,只是目前物理学家还没有探测到这种粒子。[插图]

第八章 无序的规律

🌟
虽然人类的眼睛既看不到分子也看不到分子的热运动,但这种运动会对人体神经纤维产生一种特定的刺激,让我们感觉到“热”。
✍️
是分子热运动产生了高温,而不是高度导致了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虽然人类的眼睛既看不到分子也看不到分子的热运动,但这种运动会对人体神经纤维产生一种特定的刺激,让我们感觉到“热”。
🌟
所有依赖于分子不规律运动的物理过程必然朝着可能性更大的方向发展,直至最后达到可能性最大的平衡态。
🌟
阳光穿过大气的时候,空气中不均匀的分子团会散射蓝光,所以你才会看到蓝色的天空,太阳看起来也比实际颜色更红
🌟
植物利用来自阳光的负熵(秩序),以无机化合物为原料构建自己的身体;而动物只能吃掉植物(或者其他动物),靠这种方式来获得负熵,所以我们可以说,动物是负熵的间接使用者

第九章 生命之谜

🌟
生物的突变现象实际上源自分子内部的同分异构变化,这是一个纯粹的物理化学过程。

点评

✍️
非常非常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 跟随作者的思路引领,循序渐进地推导,突然发现原来难题就这么得到了答案,世界原来是这样的,简直妙不可言,尤其是纬度那块,读完感觉忽然开窍了。 相比国外优秀的科普读物比比皆是,国内寥寥无几,但这几年也看到了国内很多优秀人士在努力进行高质量的科普,我想,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有这样优秀的作品,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发的热爱科学。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