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中] 周国元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实用类
思维逻辑
书单
开始时间
Jan 8, 2021
读完时间
Jan 16, 2021
已读页数
240
总页数
240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ISBN
9787115552365
译者(选)
出版日期
Jan 1, 2021
摘要
BookId
34916572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焦虑”在VUCA时代蔓延第1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什么2.1 重塑“问题观”2.3 “切”名词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3.1 原则1:数字说话3.2 原则2:洞见优于表象3.3 原则3:MECE原则第5章 第一步:定义问题结构化战略思维整体框架
“焦虑”在VUCA时代蔓延
“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心理上的舒适区就是人们常年形成的固化思维方式和被思维方式决定的习惯、观念或行为等。
第1章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什么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
一种关于学习的方法,针对如何学习这个问题的方法。
结构化战略思维是一种学习如何学习的认知方法
战略是为长期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设定的重要方针和计划,而不是短期制胜的商战技巧。
定义,战略是维持竞争优势的一种方针和计划,特点是应对的是长期,可持续。
战略是为长期维持可持续竞争优势设定的重要方针和计划,而不是短期制胜的商战技巧。
而战略思维是为建立和维持这种长期的、可持续的优势而做出的思考过程。
2.1 重塑“问题观”
当话语权转移时,我们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甚至关闭了大脑的主动思考活动,而处于等待输入并准备接受信息的被动依赖状态。在得到专家的权威观点后,出于对权威的信任,人们大多时候会习惯性地接受观点,并乐此不疲地重复并传播
为什么这种情况下会产生多巴胺?
被动式学习和不加思考的传播甚至会使人们在体内产生一定数量的多巴胺
按照认知的过程和方向,可粗略地把思维方式分为两大类:自下而上的专业思维和自上而下的结构化战略思维。
2.3 “切”名词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
使用MECE原则切分时,尤其是在商业战略类问题的讨论中,要求衡量的维度满足“具体可衡量”的客观标准。
具体可衡量的维度标准,是为了后续对实例进行分类时,具备可操作性。
使用MECE原则切分时,尤其是在商业战略类问题的讨论中,要求衡量的维度满足“具体可衡量”的客观标准。
切”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切分商务环境中的关键名词(比如“用户”和“产品”)本身就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商业洞见和启示。
这里就带来一个疑问,什么问题适合这种方法?那种复杂,关联度不高的组合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以mece切分。但如果是非常复杂而且处处关联的问题,在mece拆分的时候就很难满足无交叉原则。生活中的问题,是前者多还是后者多呢?后者的问题是否也可以通过mece加关联分析的方式来解决?比如人体的八大系统,确实进行了拆分,但八大系统之间是互相支撑关键的。
切”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切分商务环境中的关键名词(比如“用户”和“产品”)本身就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商业洞见和启示。
切分是一种分而治之的原则,通过问题的正确拆分,来把问题细分成更细粒度的子问题(这里就提现mece原则重要性,子问题之间无交叉无遗漏),从而把大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小而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击破。
切”是结构化战略思维的起点,切分商务环境中的关键名词(比如“用户”和“产品”)本身就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商业洞见和启示。
核心业务品类(名词)的深入分析是公司战略讨论的起点
3.1 原则1:数字说话
然而,数据本身并不能表达任何含义,只有数据与逻辑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发现和表达真知灼见。
数据化的普及要求我们具备一定的数据能力,如基础统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也要求对数据的特色、应用和局限都有更深入的了解。
数字是客观的,但数字的产生、筛选和解读都可以人为干预甚至被污染。
对每个数据持中立的怀疑态度比较合适,预设立场还是不合适的。
面对任何数字,我们首先要假设数字是不准确的。“先小人后君子”,主动验证是思辨者的责任。
数字的事实依据不一定能推导出“健康且稳步增长”的结论
这里为什么不应用结构化思维和mece呢,不是正好可以把其他方面考虑全面么,不然这11点换一个问题,又不知道从何质疑起了。可以拆分成收入结构是否健康(经济,负债,应收账款,现金流,产品线收入结构等等)和大环境因素(行业增速,政策,竞争等)
数字的事实依据不一定能推导出“健康且稳步增长”的结论
两种思路,A1为飞机的载重除以单个高尔夫球重量,A2为飞机容积空间在密堆情况下可以放下多少个球,A1A2两者取小的那个数。
能装多少个高尔夫球
空中飞行时,处于平衡状态,升力等于重力,升力可以从飞机马达的输出功率,飞行速度再结合飞行高度的大气条件得到,这样就得到重力也就是质量了。
如何计算波音737飞机的重量
监测某一平台该月的销量,根据过往数据,该平台销量占总销量的比例,可以大致等比推算。或者可以使用标记重捕法?操作起来会复杂一点
如何测算新苹果手机本月的销量
3.2 原则2:洞见优于表象
(1)寻找数字中的规律和趋势(Pattern);(2)寻找极端的数字及其含义;(3)对比参照数据并分析差异;(4)寻求其他相关信息;(5)推演并提炼洞见。
例子给的有点敷衍啊,最后核心洞见依赖的关键数据全部没有给出,只是作者在这里自说自话地分析了一大通,这个例子不太好,完全没法支撑这一块想要表达的内容。
在将相关的数据尽可能地收集且经过细致分析后,最后就是归纳提炼出洞见的关键步骤了
3.3 原则3:MECE原则
在尊重的基础上挑战经典,这跟老祖宗的教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性学习态度是一个道理。
不能盲目崇拜方法论和分析框架,要了解方法论的由来,原理,适用场景和优劣势,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创造或优化最合适的方法论框架。
在尊重的基础上挑战经典,这跟老祖宗的教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批判性学习态度是一个道理。
“未来已来,它们只是不平均地躲藏在现实中。”
第5章 第一步:定义问题
然而,定义问题对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问题定义出现偏差将直接导致其他步骤出现偏差,最终答非所问或解决了错误的问题。
战略思维从全局高度把握问题的准确性,重点在于“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并不聚焦“怎么做——实施的细节”。专家思维则往往把“为什么——解决什么的问题”当成已知,而侧重“怎么做——实施的细节”以及成果输出
结构化战略思维整体框架

- 定义正确的问题:重点在于搞明白为什么有这个问题(战略思维),而不是直接到如何落地解决(专家思维)。
如何衡量是否定义了正确的问题:当这个正确的问题被解决后,相关的所有问题也会得到完全解决而没有后遗症。定义了正确的问题后,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问题表象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被影响的人会在深层行为上发生变化,从而使问题完全得到解决,而不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暂时缓解。
问题定义法则:(RACI法则:R责任人、A负责人、C被咨询人和I被通知人)

- 结构化分析
- 结构化分析的核心:切
- 原则:MECE法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且具体问题分析时的切分维度要尽可能多;
- 子分类相互独立无重叠;
- 子分类加起来穷尽所有可能。
- 切分问题的四大方法
- 公式法:按公式拆解,销售收入=销量*单价;
- 子目录列举法:名词直接列举;
- 流程法:按照事情发生的流程来切分;
- 逻辑框架法:按照约定俗成的逻辑,内在/外在;主观/客观。
- 提出假设
利用水平思维通过头脑风暴提出各种假设,自上而下的提出,而非自下而上主观带入地提出。
- 验证假设
- 案头调研
- 实地调研
- 足够尊重,懂得换位思考、懂得聆听与提炼
- 对话中要输出增值信息
- 锲而不舍强结果导向的访谈
- 访谈不是一次性的
- 保护被访者信息
一手资料为主,二手资料需要验证真实性与可靠性;
调研问卷的投放和收集、各种相关人群的筛选与访谈(如消费者、竞争对手等)、实地观察和产品或服务体验等,以及后期的数字分析和洞见提取。
访谈要点:
不能是冰冷的一问一答,需要时刻观察对方情绪,并随时提炼对方观点来重复进行二次确认,保证信息完整与理解正确;
没有人愿意一直被索取信息,所以你需要更广的知识面输出给访谈者另外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双向交流;
始终围绕核心假设,去作证真或证伪的提问;
- 交付结果
- 沟通的障碍
- 信息的双向/多向输出,需要对方倾听理解并给予反馈,才能达成共识;
- 沟通是多层面的:沟通=基本信息+洞见+个性化的情绪/情感;
- 多形式的,口头、PPT、文档等等。
- 高效的商务沟通受4个外部因素影响:
- 时间:根据项目周期做好决策者/领导/客户的预期管理;
- 物理空间:场地与设备,把握各处细节;
- 强结果导向:会议记录,遵循SMART原则;
- 听众的交流习惯/偏好:根据对象选择恰当形式。
- 3S原则(严谨缜密的战略(Thoughtful Strategy)、紧凑的结构(Tight Structure)和专业的风格(Professional Style)
- Thoughtful Strategy:重要的商务沟通需要宏观战略和具体战术部署;
- Tight Structure:遵循一定的方法论,如故事线(为什么、用什么、怎么解决、为什么是你和投入产出)和SCP框架等商务沟通的工具;
- Professional Style:沟通的方式不同,专业的风格也各有特色。
- 工具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