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Hackers and Painters: Big Ideas from the Computer Age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美] Paul Graham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思维逻辑
工作技能
理解时代
开始时间
Apr 1, 2023
读完时间
Apr 25, 2023
已读页数
5
总页数
264
进度
0.02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封面
Cover
ISBN
9787115249494
译者(选)
阮一峰
出版日期
Apr 1, 2011
摘要
BookId
907771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
概要总览
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检视阅读/分析阅读
粗读四问:
  1. 这本书讲的主题是什么?
  1. 作者分别细说了什么?论述/说理的方式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1.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什么?
  1.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给予了资讯、建议、技巧还是启发?具体的给予内容是什么?)
 
💡
整体书评
 
 
📌
重点摘要
 

赞誉

🌟
语言和艺术是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它们的共性价值在于“连接”,无论是人与人的连接,还是人与机器的连接。创新的本质,就是连接效率的跃迁。
✍️
有趣的视角:创新的本质是连接。个体创新是由个体大脑内长距离概念的连接碰撞迸发(DIKW 模型),而组织创新的由来,则是更多组织和个人经由沟通连接,进而涌现。
语言和艺术是人类的最大公约数,它们的共性价值在于“连接”,无论是人与人的连接,还是人与机器的连接。创新的本质,就是连接效率的跃迁。

推荐序 “黑客精神”过时了吗?答案是永远不会

🌟
从三个维度去看这本书:第一是“黑客精神”和“创造者思维”;第二是“财富创造”;第三是“开拓未来”。
🌟
黑客精神的真谛是动手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保罗·格雷厄姆其人其事

🌟
运营创业公司,每天都像在战斗;而为大公司工作,就像在窒息中挣扎。
🌟
“许多伟大的公司,一开始的时候做的都是与后来业务完全不同的事情。

精装版译者序 向着未来而生

🌟
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人应该“向死而生”(Being-toward-death)。意思是人面对死亡,才会停止那些无谓琐碎的关注和困扰,体会到什么是重要的事情,从而达到真正的存在。借用这种说法,我觉得格雷厄姆的哲学是“向着未来而生”(Being-toward-future)。也就是说,我们的目光应该盯着未来的世界,以此决定人生应该怎么走。
🌟
活在未来,然后造出现在还没有的部分

1 为什么书呆子不受欢迎

🌟
在一个人产生良知之前,折磨就是一种娱乐。
🌟
一群孩子成群结伙地欺负你,那并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一伙人需要找一件事情一起干,这就好像一群人成群结伙地去打猎一样。他们实际上并不恨你,他们只是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
🌟
成年人肯定不可避免地看到了孩子们在受苦受难。他们为什么不做点什么呢?因为他们认为那是青春期在作祟。成年人对自己说,孩子们不快乐的原因是他们身体内部新出现了大量的化学物质——激素。激素在血液中奔流,把所有事情都搞得一团糟。整个社会系统一点问题也没有,孩子们到了这个年纪,不可避免地会感觉很糟糕。
🌟
如今的成年人根本不接受青少年。一般来说,他们都是在办公室工作,所以就在上班的路上,顺路把孩子送到学校“关”着,这有点像他们周末外出度假时,把狗送到寄养的地方。
🌟
学生内部形成的团体没有一个共同目标。但是,等级关系却不会缺席,所以孩子们的等级是凭空创造出来的。
🌟
对于书呆子来说,意识到学校并非全部的人生,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学校是一个很奇怪的、人为设计出来的体系,一半像是无菌室,一半像是野蛮洪荒之地。它就像人生一样,里面无所不包,但又不是事物的真实样子。它只是一个暂时的过程,只要你向前看,你就能超越它,哪怕现在你还是身处其中。

2 黑客与画家

🌟
人们阅读这些作品,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欣赏作品本身。因此,只有人们真正欣赏它们,才会发出赞美……”
🌟
大公司为了避免设计上的灾难,选择了降低设计结果的标准差。但是当你排斥差异的时候,你不仅将失败的可能性排除在外,也将获得高利润的可能性排除在外
🌟
黑客的出发点是原创,最终得到一个优美的结果;而科学家的出发点是别人优美的结果,最终得到原创性。
🌟
眼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过早优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过早设计”也抱有同样的担忧,不要太早决定一个程序应该怎么做。
✍️
现在企业的研发部门,都要求实际开发前执行严格的设计流程,来保证质量。 但是,对于探索型的设计,这其实会严重拖慢进度,一个典型的“过早设计”例子
眼下想必每个人都知道,过早优化是一件危险的事情。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过早设计”也抱有同样的担忧,不要太早决定一个程序应该怎么做。
🌟
如果黑客只是一个负责实现领导意志的技术工人,职责就是根据规格说明书写出代码,那么他其实与一个挖水沟的工人是一样的,从这头挖到那头,仅此而已。
🌟
黑客就像画家,工作起来是有心理周期的。有时候,你有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项目,你会愿意为它一天工作16个小时。等过了这一阵,你又会觉得百无聊赖,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
!!!看来我的内心还是一个黑客。最近在做 Midjourney 的自动化开发,周末只睡 2 小时就起来肝代码,完全停不下来。 我讨厌所有按部就班一层不变的工作模式,只有创造和实现自己的想法可以让我充满动力。
黑客就像画家,工作起来是有心理周期的。有时候,你有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项目,你会愿意为它一天工作16个小时。等过了这一阵,你又会觉得百无聊赖,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
🌟
正确的合作方法是将项目分割成严格定义的模块,每一个模块由一个人明确负责。模块与模块之间的接口经过精心设计,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把文档说明写得像编程语言规范那样清晰。
🌟
黑客必须像画家一样,时刻考虑到用户的人性需要,这样才能做出伟大的产品。
🌟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
程序必须写得能够供人们阅读,偶尔供计算机执行。

3 不能说的话

🌟
流行的衣服,其实是很难看的衣服;流行的道德观念,其实不是善而是恶。

真话

🌟
触怒他人的言论是那些可能会有人相信的言论。我猜想,最令人暴跳如雷的言论,就是被认为说出了真相的言论。

异端邪说

🌟
历史上的每一个年代,都会给“异端邪说”贴一些标签,目的是在人们开始思考它们是否为真之前就把它们封杀。

时空差异

🌟
找出“不能说的话”的第三种方法:将当代观念与不同时期的古代观念diff5一下

为什么这样做

🌟
训练自己去想那些不能想的事情,你获得的好处会超过所得到的想法本身

笑脸相迎?

🌟
你的策略,简单地说,就是不赞同这个时代的任何一种歇斯底里的行为,但是又不明确告诉别人到底不赞同哪一种
🌟
一种方法就是逐步把辩论提升到一个抽象的层次
🌟
另一种反击的方法就是使用隐喻。
🌟
所有反击方法之中最好的一种可能就是幽默。

永远质疑

🌟
不管问谁,人们都会说同样的话:“我们心态很开放,愿意接受新思想。”但是实际上,人们脑子里有一条界线,早就认准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
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
✍️
身处洪流,就很难看清方向。保持多一分质疑,也就保持了多一分的清醒。
如果自己就是潮水的一部分,怎么能看见潮流的方向呢?你只能永远保持质疑:什么话是我不能说的?为什么?

用户的胜利

🌟
“你的计算机”这个概念正慢慢成为过去时,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数据”。你应该可以从任何计算机上获取你的数据,或者更准确地说,在任何终端设备上获取你的数据,终端设备不一定是计算机。

金钱问题

🌟
边际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下一个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
🌟
软件公司有时会采用分销模式,让ISP分销互联网软件。这样做很不好。服务器必须在你自己的控制之中,因为你需要不断改进硬件和软件。如果你放弃对服务器的直接控制,就放弃了互联网软件的大部分优势。

目标客户

🌟
谁是互联网软件的目标客户?Viaweb一开始就把个人和小企业当作目标客户。我认为这是互联网软件的通行规则。这些客户决策比较灵活,又需要低成本的新技术,所以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

微软公司

✍️
微软还没有变成 IBM,纳德拉刷新了微软,从桌面到云再到 AI 的转型,微软可以说是很成功了。
微软需要把它现有的商业模式拆除,建立一个新模式,我看不到它有正视这个问题的任何迹象。它一心一意地坚持桌面软件模式,这固然把它带到了现在的地位,但是现在开始将成为它继续前进的障碍。

一个命题

🌟
从经济学观点看,你可以把创业想象成一个压缩过程,你的所有工作年份被压缩成了短短几年。你不再是低强度地工作40年,而是以极限强度工作4年。在高技术领域,这种压缩的回报尤其丰厚,工作效率越高,额外报酬就越高。
🌟
如果创业那么轻松,所有人就都去创业了。

运气的成分

🌟
致富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只谈论其中的一种,也就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在市场上得到回报,从而致富。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而致富,这种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是合法的(许多其他方法如今都是不合法的),还在于它更简单,你只需要做出别人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
价值创造,是一种更有意义的方式,它在利他的基础上利己,而不是损他利己。
致富的方法有许多种,本文只谈论其中的一种,也就是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在市场上得到回报,从而致富。 通过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而致富,这种方法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它是合法的(许多其他方法如今都是不合法的),还在于它更简单,你只需要做出别人需要的东西就可以了。

金钱不等于财富

🌟
如果物质财富保持不变,金钱越多,导致的唯一结果就是物价越高。
🌟
交换媒介的优点是,它使得交易可以进行下去。缺点是,它往往模糊了交易的实质。
🌟
创造财富,做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
所以什么是创造财富?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钱只是财富的一种便于流动的形式和媒介,钱本身不是财富,创造的东西才是。
创造财富,做出人们真正需要的东西。
🌟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你会觉得它们很有价值,但是它们恰恰最不可能与他人眼中有价值的东西发生重合。

大饼谬论

🌟
世界上可供交换的财富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人类历史上的财富一直在不停地增长和毁灭(总体上看是净增长)

手工艺人

🌟
我们这个世界,你向下沉沦或者向上奋进都取决于你自己,不能把原因推给外界。
✍️
It's all up to you. 生或死,伟大或平凡,进取或安逸,找到并接受你的决定,为它负责,那么无论何种的人生,于你而言都是完满的。
我们这个世界,你向下沉沦或者向上奋进都取决于你自己,不能把原因推给外界。

工作是什么

🌟
你觉得自己是为公司的需要而工作,可能不会觉察到你其实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而工作。
🌟
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加入公司,你也能做到。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
✍️
你需要创造价值。无论是自己独自创造,还是带队创造(创业),亦或是加入一个团队一起创造
更直接的表达方式应该是“你需要去做一些人们需要的东西”。即使不加入公司,你也能做到。公司不过是一群人在一起工作,共同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真正重要的是做出人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入某个公司。
🌟
工作就是在一个组织中,与许多人共同合作,做出某种人们需要的东西。

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
要致富,你需要两样东西:可测量性和可放大性。

小团队 = 可测量性

🌟
创业公司不仅仅是10个人的团队,而且是10个同类人的团队。
✍️
关键不在于小,而在于“核心”。因为核心,所以显得小,而不是为了小而小。
小团队的优势不在于它本身的小,而在于你可以选择成员。我们不需要小村庄的那种“小”,而需要全明星第一阵容的那种“小”。

高科技 = 可放大性

🌟
小团队天生就适合解决技术难题。技术的发展是非常快的,今天很有价值的技术,几年后可能就会丧失价值。小团队在如今这个时代可谓如鱼得水,因为他们不受官僚主义和烦琐管理制度的拖累。而且,技术的突破往往来自非常规的方法,小团队就较少受到常规方法的约束。
🌟
选择公司要解决什么问题应该以问题的难度作为指引,而且此后的各种决策都应该以此为原则。Viaweb的一条经验法则就是“更上一层楼”。假定你是一个手脚敏捷的小男孩,身后有一条壮硕的大狗正在追你。你跑到楼梯口,这时应该上楼还是下楼?我觉得应该上楼。如果下楼的话,大狗可能跑得跟你一样快。而上楼的话,大狗的庞大身躯就将成为劣势。不错,跑上楼你会比较吃力,但是大狗会感到更吃力。

公理的不同意见

🌟
现代社会的收入差距扩大是一种健康的信号

9 设计者的品味

🌟
好设计是简单的设计。
🌟
好设计是永不过时的设计
🌟
犯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要把犯错看成灾难,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
🌟
做出优秀作品的秘诀就是:非常严格的品味,再加上实现这种品味的能力。

开放源码

🌟
编译器处理的高级语言代码又叫作源码。它经过翻译以后产生的机器码就叫作目标码。
✍️
原来源码的称呼是这么来的
编译器处理的高级语言代码又叫作源码。它经过翻译以后产生的机器码就叫作目标码。

11 一百年后的编程语言

🌟
学习开车的时候,一个需要记住的原则就是要把车开直,不是通过将车身对齐画在地上的分隔线,而是通过瞄准远处的某个点。即使你的目标只在几米开外,这样做也是正确的。

效率

🌟
帕金森定律4被证明与摩尔定律一样颠扑不破。软件不断膨胀,消耗光所有可以得到的资源。

时间

🌟
人们真正注意到你的时候,不是第一眼看到你站在那里,而是发现过了这么久你居然还在那里。

再设计

🌟
做出优秀成果的人,在做的过程中常常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其他人看到他们的成果觉得棒极了,而创造者本人看到的都是自己作品的缺陷。

15 设计与研究

🌟
设计与研究的区别看来就在于,前者追求“好”,后者追求“新”。优秀的设计不一定很“新”,但必须是“好”的;优秀的研究不一定很“好”,但必须是“新”的。
🌟
可是,让用户满意并不等于迎合用户的一切要求。用户不了解所有可能的选择,也经常弄错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做一个好的设计师就像做一个好医生一样。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人告诉你症状,你必须找出他生病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
好的产品也一样。
可是,让用户满意并不等于迎合用户的一切要求。用户不了解所有可能的选择,也经常弄错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做一个好的设计师就像做一个好医生一样。你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病人告诉你症状,你必须找出他生病的真正原因,然后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点评

✍️
「创新的本质,就是连接效率的跃迁。」 在《黑客与画家》这本书中,作者保罗·格雷厄姆深入剖析了创新、黑客精神与财富创造的本质,并强调抓住用户需求的核心意义。借助自身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保罗提倡在设计与创新过程中,始终保持对现实与未来的质疑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活在未来,然后造出现在还没有的部分。』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