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状态
已读
评分
⭐⭐⭐
作者
作者(R)
大类
实用类
标签
学习方法
开始时间
Mar 20, 2024
读完时间
Mar 20, 2024
已读页数
251
总页数
251
进度
1
阅读时长
来源
PDF
📍 任务系统
封面
s6586365.jpg
ISBN
9787121140068
译者(选)
出版日期
Jul 1, 2011
摘要
2003年,刘未鹏在杂志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并开始写博客。最初的博客较短,也较琐碎,并夹杂着一些翻译的文章。后来渐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这8年里,作者平均每个月写1篇博客或更少,但从未停止。这本书便是从刘未鹏8年的博客文章中精选出来的,主要关于心智模式、学习方法和时间利用,《暗时间》的书名便来自于此。
BookId
CB_1JeFMsFKi1846n26kb7CfA5K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
概要总览
阅读目的:
阅读方式:检视阅读/分析阅读
粗读四问:
  1. 这本书讲的主题是什么?
  1. 作者分别细说了什么?论述/说理的方式是什么?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1.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都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为什么?
  1. 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给予了资讯、建议、技巧还是启发?具体的给予内容是什么?)
 
💡
整体书评
个人博客文章集合,主题比较杂乱,涉及比较多的个人随想思考,没有很好的文字梳理和体系化,建议看看第一章即可。
📌
重点摘要

第一篇 暗时间

💡
兴趣遍地都是,专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
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内心对一个东西强烈的热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追求,这时候从表层意识到深层意识都关注在这件事情上面,脑细胞高度活跃,才能创造最大的效率。
💡
为什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因为“说”只是理性上承认正确,并没有考虑到我们每个人大脑中居住的那个非理性自我。这个自我以强大的情绪力量为动机,以习惯为己任,每时每刻都驱使着我们的行为。因为它掌握了“情绪”这个武器,所以我们只能时时拿它当大爷。不记得是哪位哲学家说的了,理性是感性的奴隶。
💡
大脑中的新皮层(neocortex,所谓“理性”居住的地方,尤其是前额叶)在进化历史上是较为新近的年代才进化出来的,跟底层较原始的模块(如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之间的神经网络沟通并不是合作无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情绪还是在那里不依不挠的驱使你去做另一样事情

第二篇 思维改变生活

💡
错觉现象实质上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原理,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视觉现象,同样适用于其他心理现象:我们的大脑从外界接受到的信息其实是满含着歧义的,单单从这些信息本身来看,我们应该感到无所适从才是,然而我们的大脑几乎每次都能够从富含歧义的信息中找出最靠谱的解释,作出无比牛B的点估计,这得益于漫长的进化过程,以及我们平常生活中积累的大量先验假设,然而,接下来我们要说到,这些先验假设是双刃剑,其锋刃的另一面就是我们常说的“偏见”。
💡
我们做事情难以持之以恒地专注,因为任何一个新鲜刺激的外部信号都足以激活我们强大的情绪大脑,情绪大脑一旦被激活,其神经信号往往轻而易举地抢占我们的注意力,结果就是我们发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很难维护内心的宁静和专注,于是我们发明各种隔绝干扰的方法来保护我们脆弱的理性大脑,从而能够让自己做应该做的事情。

点评

✍️
个人博客文章集合,主题比较杂乱,涉及比较多的个人随想思考,没有很好的文字梳理和体系化,建议看看第一章即可。
  • Twik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