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How the Mind Works
状态
搁置
评分
作者
[美]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作者(R)
大类
理论类
标签
心理学
书单
开始时间
‣
读完时间
已读页数
562
总页数
580
进度
0.97
阅读时长
来源
微信读书
📍 任务系统
ISBN
9787213070266
译者(选)
郝耀伟
出版日期
Mar 1, 2016
摘要
BookId
827159
微读同步状态
已同步
摘抄|Excerpts
前言 心智计算与自然选择,解开心智之谜的两把钥匙第一部分 心智理论的前世今生阿西莫夫机器人3定律心智的反向工程进化心理学VS标准社会科学模型02 心智计算理论为什么要接受“心智计算理论”结语 活出生命的意义
前言 心智计算与自然选择,解开心智之谜的两把钥匙
“问题”和“谜”
我喜欢这个分类方法,问题可以解决,谜,或许只能靠猜了
“问题”和“谜”
心智计算理论和复制器自然选择理论。
第一部分 心智理论的前世今生
心智是一个由若干计算器官所组成的系统,它是我们祖先在解决生存问题的进程中“自然选择”出来的。心智不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进化的产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心智进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复制最大数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创造了心智。
几个主要观点的个人理解,第一,心智是演化论的产物,而原动力来自基因的生存和复制本能,过程依靠自然选择机制加时间,最后的产物,就是具有心智的人(这里,为什么一定要具有心智的人才能站在食物链顶端,作为自然选择的优胜者,是值得深究的)。第二,心智是大脑的神经网络结构及其神经信号传递过程,而不是指大脑本身,类比的话就是cpu和运行在cpu上的程序,大脑是cpu,是物理实体,是承载心智的平台。
心智是一个由若干计算器官所组成的系统,它是我们祖先在解决生存问题的进程中“自然选择”出来的。心智不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人是心智进化的产物,而不是剃光了毛的“裸猿”。心智进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复制最大数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创造了心智。
大自然又一次找到了巧妙的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人类工程师们至今还不会复制。
大自然花了数十亿年,经过了几千万次的产品迭代,才通过自然选择(这个比较低效的机制)产出了人类这个高科技成果。人类想在几十年内赶超,不是那么容易的,但并不是没有可能,毕竟人类的产品(机器人)的迭代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选择,阿尔法狗就是一个例子。
大自然又一次找到了巧妙的解决方法,而这些方法,人类工程师们至今还不会复制。
所有的人类心理都可以被一个唯一、万能的理由所解释:大脑、文化、语言、社会化、学习、复杂性、自组织和神经网络动力学。
心智就像阿波罗号航天器一样,是被设计用来解决许多工程问题的产物
从目的论角度,每一个存在的东西,都有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哪怕这个尝试是错的,也是一次排除错误的尝试。心智也是如此,是人类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和繁衍问题,在某些恰当的时机演化出来的产物。
心智就像阿波罗号航天器一样,是被设计用来解决许多工程问题的产物
制造机器人需要什么?
好问题,需要什么?需要一个精密的机械肉体?还是一颗算力强大的核心?亦或是一套绝妙的算法?
制造机器人需要什么?
照到一小片视网膜上光的数量不仅取决于物体灰或黑的程度,而且取决于照亮物体的光的明亮或微弱程度。
论打光的重要性。
照到一小片视网膜上光的数量不仅取决于物体灰或黑的程度,而且取决于照亮物体的光的明亮或微弱程度。
我们依靠双眼视差来感知深度信息
我们的眼睛将三维世界转化为二维的视网膜图像,第三维则必须由人脑来重新构建。
我们行走时,不断在摇摇欲坠之际重新站稳;我们奔跑时,如飞机起飞刹那陡然启动。这些特技令我们在落脚空间分布不规则、直立不易的情况下仍能牢牢站立,也让我们能侧身通过狭窄小径或是轻松跨越障碍。但还是没有人能搞清楚我们是怎么做到这些的。
“普通人对不普通的事情感到惊叹;智者对平凡之处感到伟大。”
智能生命必须将事物划分范畴,这样就可以将它艰难习得的,有关从前曾遇到过的相似事物的知识应用于新的事物了。
划分范畴,简单来说就是分类,这被认为是基本认知层次之一,能区分不同的东西,才能做进一步的分析和反应。
智能生命必须将事物划分范畴,这样就可以将它艰难习得的,有关从前曾遇到过的相似事物的知识应用于新的事物了。
一个智能系统不可以只是把所有知识或者信息写入数据库,然后对应调用,这种信息是无限的,无法穷举。所以可行的方案是,一些基本真理和一套逻辑推导规则(专家系统)。更简单的,模仿大自然,设计一套变异和自然选择机制(遗传算法),让时间来帮你设计出精妙的算法,但缺点是你往往无法解释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
一个智能系统不会仅仅填满海量的事实,它还需要具备一个清单列出少量的核心真理和一套相应的推导规则。但这种常识规则就像常识范畴一样,很难毫无争议地确定。即使是那些最显而易见的规则也经不起我们的日常逻辑推导。
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
人工智能的研究者想通过“我们如何知道”来指导机器如何知道(学习),从而达到我们的水平。
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们
阿西莫夫机器人3定律
攻击性就像所有其他的人类行为一样,我们视之为理所当然,但其实却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工程问题!
心智从来没有像坠入爱河时那样全神贯注,所以爱一定是具有极其精致复杂的计算设计,才得出了包含吸引、迷惑、求爱、传情、俘获、承诺、摩擦、调戏、遗弃和心碎这些过程的特殊逻辑。
视觉、行动、常识、暴力、道德还有爱,无一例外,都是可以厘清的智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信息处理过程。
此处总结,前文举例并描述了让一个机器人总有视觉,行动,常识,暴力,道德和爱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这里引出结论,结论一,它们都是智能的核心部分,结论二,它们都是(不同)信息处理的过程。结论一的得出有些令我无法理解。
视觉、行动、常识、暴力、道德还有爱,无一例外,都是可以厘清的智能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信息处理过程。
传统观点认为,我们的自由意志凌驾于肉体之上,我们在一生中自己做出选择,只会受到过去和现在经历体验的影响。
心智受基因形象很大,这是真的吗?有待继续论证。但这种基因决定论真的不讨喜。
传统观点认为,我们的自由意志凌驾于肉体之上,我们在一生中自己做出选择,只会受到过去和现在经历体验的影响。
心智的反向工程
信息和计算建立在数据模式的基础上,与独立承载媒介的逻辑法则相关
大脑活动的内容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模式和活动模式
每个人的神经元都相同,大脑总有的神经元数目也差不多,差别在于神经元所形成的网络结构,正是结构的不同导致了人和人的差异。
大脑活动的内容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模式和活动模式
我的观点并不是说,研究脑组织和理解心智没关系,而是说只研究脑组织是不够的。心理学,作为对心智软件的分析,需要开掘一条很深的隧道,才能与在山另一侧的神经生物学家们所挖的隧道相会。
人类思想和行为无论多么复杂多变,都可以是一种极其复杂程序的产物,而这一程序可能就是自然选择所赋予我们的。生物学的经典规则不是“汝当……”,而是“如果……那么将……”。
身体的器官系统正常运转的原因是由于每个器官的结构都是根据其任务而量身定制的。
计算机可以这么做,但大脑不行,大脑的计算能力太弱,我们算几个加法都要耗时很久,更何况是同时计算几百万像数几百万次的加减法,而我们识别物体几乎是瞬间完成。其实大脑进化出了更高效的网络来处理这种计算,那就是傅立叶变换网络。
这个模块可以分3步解决煤-雪难题:从视域的一边到另一边相减得出所有的光亮梯度(确定物体外缘);估算整个视域的平均亮度水平;将每一小块部分的亮度与平均亮度相减,得出每小块部分的灰色度。与平均值相比,较大的正偏差被视为是白色物体;大的负偏差被视为是黑色物体。
我们对于他人的常识是一种直觉心理学——我们试图根据其行为推导出人们的信念和愿望,试图根据我们对他们信念和愿望的推测来预测他们将要采取的行为
我们的每个心智模块解决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凭借的是对心智如何工作的信念的飞跃,凭借的是做出那些不可或缺但又难于辩护的假设——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假设非常符合我们祖先所生活过的世界。
这里的心智模块应该是指的大脑负责不同认知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某个特定认知类型,整体构成了一个认知系统(神经系统)
我们的每个心智模块解决各自难以解决的问题,凭借的是对心智如何工作的信念的飞跃,凭借的是做出那些不可或缺但又难于辩护的假设——唯一的解释是,这些假设非常符合我们祖先所生活过的世界。
模块的界定是根据它们可获取的信息所实现的专门功能,而并不必然是根据它们可获得的信息种类。
我们心智器官的基本设计要归功于我们的遗传程序
我们需要的思路能够反映一个复杂仪器是如何针对外部环境中不可预知的方面而调整自身的,它又是如何吸纳各种所需数据而实现其功能的。
组成不同心智器官的神经元家族,尽管都是一个胚胎组织同质延伸的后裔,但它们在大脑中装配自身的时候,这些神经元一定被设计成是自私自利的,抓住任何可利用的信息来将自己与其他神经元区分开来。
根据大脑模块在开始时成为的组织种类、在大脑中的位置以及在发育的关键期得到了什么模式的触发输入,综合后从而推断出它们的身份性质。
一个好的适应论者的解释需要以工程设计式的分析为支点,这与我们试图解释的心智部分是相互独立的
认为心智是一种进化适应,并不是说所有的行为都是达尔文意义上的适应。自然选择并不是在我们头顶上盘旋的守护天使,确保我们的行为总是符合生物意义上的适应性最大化。
自然选择发挥作用要历经几千代。在人类存在时期的99%的光阴里,人们都身在采集狩猎时代,在一小群游牧部落中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我们的大脑所适应的是那种消失已久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全新的农业和工业文明。
既然现代人的心智适应的是石器时代,而不是计算机时代,就没必要绞尽脑汁为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寻求进化适应上的解释。我们祖先的环境中缺乏现在诱使我们做出非适应选择的机制,如宗教规范、收养机构、制药公司,因此直到最近并没有自然选择的压力来使人类抗拒这种诱惑。
自然选择不是木偶操纵者,凭直接拉拽线绳来操控行为。它靠设计行为的发出者操控行为,其中包含信息处理和目标搜寻,我们称之为心智的机制
自然选择不会直接控制生物的行为,而是通过设计生物(特殊结构,特性等)来间接影响生物的行为。
自然选择不是木偶操纵者,凭直接拉拽线绳来操控行为。它靠设计行为的发出者操控行为,其中包含信息处理和目标搜寻,我们称之为心智的机制
行为本身并没有进化,进化的是心智。
尽管自然选择的过程本身并没有目标,但它进化出像汽车这样的存在实体,这些实体高度组织化,产生了某种目标和子目标。要进行心智反向工程推理,我们必须厘清所有的目标,并找出它的最终目标。
自然选择的逻辑提供了答案。设计心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复制最大数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创造了心智。
与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以基因为中心的进化理论并未说明所有人类生存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播基因。
我们的目标,是基因复制自身这个终极目标的子目标。但这两者是不同的。
对身而为人的目标和基因自身目标之间的混淆,为我们带来了许多似是而非的结论。
性欲是人获取性愉悦的策略,而性愉悦是基因来传播自身的策略。如果基因没有得到传播,是因为我们比它们聪明。
进化心理学VS标准社会科学模型
文化是一种自治的存在现象,它具有一种令自身不朽的愿望,并通过树立期望和分配角色来实现这种愿望。
基因可以影响你的性状,但控制不了你的思想,思想并没有被写在基因中,基因里写了一整套创建cpu的蓝图,但并没有存储操作系统和软件。
道金斯提到基因时说:“它们创造了我们、身体和心智。”这些作者不断重复地引述为:“它们控制了我们、身体和心智。”
人性可以从生物学悲观主义的奴役中被解放出来,被赋予信心来承担国际和平年和未来岁月中所需要的改造性使命。
所以人性天生没有善与恶之分,所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是在环境,文化,道德的影响下形成的?
人性可以从生物学悲观主义的奴役中被解放出来,被赋予信心来承担国际和平年和未来岁月中所需要的改造性使命。
对人性存在持否定的态度,就和对其施以过多的强调一样,都可以被扭曲成为替暴行开脱的思想基础。无论是目的有害,还是观点错误,我们都应当将之大白于天下,而不应将二者混淆。[插图]
自然选择是一种物种内部的同质化力量,它消除了绝大多数宏观设计变异,因为这些变异不是对现状的改进
文化会宣判女性天生次等,我们将受缚于文化悲观论的奴役,怀疑自己无力承担变革性的任务,仰天浩叹,无能为力。
科学游戏将人们看作物质实体,它是通过自然选择和神经生理学引发行为的物理过程。伦理游戏将人们视为同等的、有感觉的、理性的和有自由意志的行为者,它是通过行为的固有性质或其后果来分配道德价值的计算。
只要逻辑推理还没有被彻底胁迫或是出现功能障碍,这个世界就足够接近自由意志的理想化,令道德理论能够得到有意义的应用
将行为的因果解释和道德责任分割开来是一把双刃剑。
这种非“自然固有”即“社会建构”的二分法表现出了想象力的贫乏,因为它忽略了第三种可能:一些范畴是被设计来与自然固有的东西紧密配合的,它们是复杂心智的产物。
一个由自然选择设计的、许多计算组块构成的心理是我们掌握心智如何工作的最佳途径,这是它为什么如此复杂的原因。
02 心智计算理论
事实上,如果不清楚一个生物的目标,智能这个观点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
智能是面对阻碍,根据理性规则(或遵循事实)做出决策,从而达到目标的能力。
这并不是说关于信念和欲望的直觉心理学本身就是科学,而是暗示我们,科学心理学需要去解释,像人这样的一坨物质如何能具有了信念和欲望,以及信念和欲望如何做得这么好。
大脑实际上并不是根据内部压力来运行的,而是采用相互谈判妥协的策略妥善处理这些压力
智能不是来源于一种特殊的精神、物质或者能量,而是来源于一种不同的物质——信息。信息是两个东西之间的一种关联,这种关联是由一种合法的过程产生的(而不是纯粹由于机缘巧合)。
我们的理性机器之所以拥有理性要归功于两种特性,这两种特性共同紧附于一个我们称之为符号的实体中:符号携带着信息,它导致事件的发生。
为什么要接受“心智计算理论”
信念是记忆中的铭文,欲望是目标铭文,思考是计算,知觉是感受器引发的铭文,行动是目标引发的执行操作。
谁来决定系统中的这个标记就对应世界中的那个东西?对计算机而言,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决定符号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制造了这台机器
要使一个符号表示有关世界的某个东西,并不一定需要这个东西和这个符号是前因后果,能用符号推导出来就足够了
这种繁荣源于由心智计算理论设定的心理学的一项核心研究方略:发现心理表征的形式(心智使用的符号铭文)和获得表征的过程。
就是我们所知的,你的心智包含的心理表征如何具体对应到抽象的单词条目,而不仅是单词打印时的形状
表征的组合学,解释了人类思维和行动具有无穷无尽的组成部分。组成它们的几个元素和几条规则能够产生几乎无穷尽的不同表征,因为潜在表征的数量是随规模而呈指数级递增的
人脑使用至少4种主要格式的表征
语音短期记忆持续1~5秒,可以容纳4~7个“组块”。(短期记忆是用组块而不是用声音来衡量的,因为每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标签,指向长期记忆中一个更大的信息结构,比如一个词组或句子的内容。)
结语 活出生命的意义
去除所有琐碎的必需品之后,在一个光荣而又无用的存在符号中,人们找到了尊严。
宗教和哲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心智工具应用到了它们所没有被设计解决的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