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AI摘要
chengeGPT
password
AISummary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不断的写作分享的过程中发现,读书、看文章时那些我懂了、我悟了的东西,在你真正下笔去写、去跟别人讲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懂,看过之后那种会了的感觉其实是大脑的一种错觉,我知道了,但我并未真正理解和学会。
一次输出的过程可以很好地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学会和掌握了一个知识(这就是费曼学习法)。在输出过程中最难的并非是文字表达能力,而是清晰思考的能力。许多讲不清楚的概念,其实是自己并未吃透,而这时候虚荣心会让自己陷入「知识的诅咒」而不自知,写出来一些看似高深,实则狗屁不通的东西。
这篇《How To Explain Things Real Good》是 Nicky Case 在斯坦福的一次演讲,启发点在于:这些技巧足够具体,具体到在接下来文章中就可以使用;也足够有效,因为这篇文章本身就是一个范例。换句话说,这是费曼学习法的实战版。
Nicky 热爱数学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事物,做过不少交互式的工具来帮助其他人更好地理解某些概念,文末可以访问她设计的「信任的进化」交互式书籍,以及在她的个人主页能看到许多其他有趣的文章与项目。

为何不谈理论

 
解释是一种技巧。在训练技能时,人们通常会想到理论与实践。理论容易分享,但很难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实践很容易应用,但很难分享 —— 例如,你无法通过听别人讲述而学会骑自行车。
 
技巧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东西,既能容易分享,又能快速上手应用。
 
但不少技巧也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可以测试许多技巧,就像所有产品一样测试、修改和迭代。检验想法确实是一种违反直觉的行为。
 
所以下面分享这些技巧是经过了八年的探索,从成千上百条技巧中迭代出来的,既能起到作用,又不至于过于复杂难以操作。
notion image

▎诀窍一:表现出你在乎的东西

 
大多数教科书都是垃圾,因为它们很难让你有让人关心的东西。而当你想关心其中的内容时,更容易搞砸,比如下面这些技巧看起来奏效,但太容易翻车
  • 让它变得有趣- > 变成,“你好吗,同学们? 数学很酷!”
  • 让它和你相关 -> 变成,“数学很重要,所以你可以在餐馆计算小费!”
  • 让它令人好奇 -> 成为标题党。我应该澄清我的“五大技巧”标题是讽刺。
 
问题是,这些技巧让你在猜测受众。而解决方案应该是,不要去猜测受众为何需要关心某个话题,而是告诉他们是什么让你关注这个话题。
一个有趣的谜题? 一个聪明的创意? 一个个人的故事? 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关心。
notion image
注意,是「展示什么让你在乎(What)」,而不是「告诉他们你为什么在乎(Why)」,如果你试图阐述你在乎的原因,它可能会过于抽象:
你为什么关心群论? - 群论统一了数学的几个分支,并且在量子场论中有应用。—— 过于抽象,新手不感兴趣 - 为什么镜子会左右翻转,而不是上下翻转?—— 和生活结合紧密,具体
 
不要告诉我为什么有人会在乎,告诉我是什么让你在乎。

▎诀窍二: 先展示,再讲述

「去展示,而非讲述」适合小说类的内容,但非虚构类的内容好像更适合「讲述,而非展示」。
比如在 Wikipedia 中关于「对称群体(symmetry group)」的解释为:在群论中,几何对象的对称群是对象不变的所有变换的群。
显然,展示和讲述比较好。但是,如果你按错误的顺序展示和讲述,仍然很容易意外地搞砸。
比如最近在读一本经典著作《哥德尔证明》,结果当他们解释何为「正式的数学系统」中,有一页关于定理和公理的技术定义,完全让人摸不到头脑。不过下一页中的比喻却让人很快明白:
象棋棋子就像数学符号。棋子的排列就像符号的排列,叫做定理。关于如何从一种排列转移到另一种排列的规则,就像如何从另一种排列证明一个定理的规则一样。国际象棋中的起始排列,就像数学中的起始定理,叫做公理。
notion image
所以不要只是展示和讲述,而是展示然后讲述 —— 具体,然后抽象;熟悉,然后陌生。那么如何做到呢?这里有一个技巧:PEA
  • Picture:图片
  • Examples:例子
  • Analogy:类比
 
举个例子,试试有图之后是否更好理解?
 
展示,然后讲述。
那么如果有不止一个想法要讲述呢?继续看下面的技巧:不要给清单,而是给一个连贯的故事。
 

▎诀窍三:使用因此 & 但是(Therefore & But),不要用「然后」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故事是这样的:
  • some guy gets superpowers, AND THEN —— 有人得到了超能力,然后
  • some other guy dies tragically, AND THEN —— 另一个人悲惨地死去,然后
  • there's a moral lesson —— 这是一堂道德课
 
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这种感觉?一系列宏伟的布景本应该感人至深,然而却会让人感觉空洞无物。我认为这是因为每个事件都与「然后」有关,而不是「因此」或「但是」。如果事情之间缺少因果,那么人们就很难感受到之间的关系。
 
以蜘蛛侠为例:
  • Peter Parker was a kid who got no recognition or respect 彼得 · 帕克是个没有得到认可和尊重的孩子
  • BUT a spider bites him and gives him superpowers 但是一只蜘蛛咬了他,给了他超能力
  • THEREFORE he uses his powers to get recognition & respect 因此,他运用自己的力量来获得认可和尊重
  • BUT his irresponsibility indirectly causes the death of his uncle 但是他的不负责任间接导致了他叔叔的死亡
  • THEREFORE he learns a moral lesson: 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 因此,他学到了一个道德教训: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种现代寓言将被刻在我们的文化中,就像「狼来了」一样 —— 因为它展示了每一个伟大故事,生命本身的循环:
有一个冲突,因此一个角色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但这引发了一场新的冲突。因此,他们再次改变。但是会遇到新的冲突。因此,他们会发生新的变化。如此往复。 在书本和生活中,这是你如何得到真正成长的必经之路。
 
这个「因此与但是」的技巧是由南方公园的创造者创造出来的,作为写小说的建议。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释下钢琴琴键是如何工作的。
notion image
看起来比想象中的复杂,充满了各种名词。我们必须理解这些名词,还要知道他们之间如何运转,才能理解,但这显然太复杂了。
 
工程师马克•罗伯(Mark Rober)在视频中用了一个「因此/但是」循环来解释为什么钢琴键的设计方式是这样的:
  • You want to play a note when you press a key 你想在按键的时候弹一个音符
  • THEREFORE you try the obvious solution: make a hammer hit a string when you press the key. 因此,你可以尝试一个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 当你按下键时,让锤子击中一根琴弦。
  • BUT, problem: if you hold the key, the hammer stays touching the string, stopping it from vibrating, meaning it can't play! 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你按住琴键,锤子就会一直接触琴弦,阻止它的振动,这意味着它不能演奏!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把它当作是一种工具。
    • notion image
  • THEREFORE you add a "flicking" mechanism, so the hammer is flicked towards the string, but comes down right after. 因此,你添加了一个“弹跳”机制,所以锤子是朝琴弦的方向敲动下,但是紧接着就掉下来了。
    • notion image
  • BUT, new problem: the note won't stop playing even when you release  the key.
    • 但是,新的问题是:当你放开了琴键后,声音还在继续。
      notion image
  • THEREFORE you add a dampener, that stops the string when the key's released.
    • 因此,你添加了一个阻尼器,它可以在琴键松开时阻止琴弦
      notion image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细节没有阐述,但重点是这样足够讲明白这套复杂的系统的核心是什么以及如何运转的,这同样可以应用于复杂的工程学、科学、哲学等任何领域。
你有一个问题(或困惑,或疑问)。因此,您可以尝试解决方案(或假设)。但这引发了一个新问题。因此,您可以尝试新的解决方案。但有个新问题。因此,新的解决方案。重复。 在科学和生活中,这就是我们智力如何获得真正的成长的道路。
 
因此,下次你解释一个复杂的想法时,不要给他人一个不连贯的清单(即通过「然后」相连) ,给他一个连贯的故事(通过「因此和但是」相连)。
 
而关键是,这个故事不需要你瞎编,就像上面钢琴键案例中看到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只需要描述清楚。
 
当然除了讲清楚之外,保护受众的时间成本也很重要,所以需要简洁明了。
 

▎诀窍四:写一份草稿,然后削减10%

不管你写得多好,你的草稿中至少有 10% 总是未经仔细思考的,比如多余的词…… 不合逻辑的 …… 你知道的那些没用的东西。找到那些东西,然后剪掉。所以:
  • 写一个初稿,然后计算字数
  • 把这个数字乘以0.9,得到 90% 的字数限制
  • 把你的草稿裁剪一番,来满足这个新单词的数量
 

▎诀窍五:尽早或者经常做真正的测试

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声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更快。每个人都这样认为,这是常识。
 
在公元16世纪,科学家们终于验证了这个想法 —— 是假的。两个不同大小和重量的铅球,从建筑物顶部落下,以相同的加速度落下。(顺便说一句,伽利略本人可能从未做过这个实验,但我们知道其他科学家在那段时间做过。)
 
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16世纪,大约间隔 2000 年。这就是人类花了多长时间,才发现一些你本可以用两个球十秒就能发现的东西。
 
我们应该检验我们的想法的想法,对人类来说并不是天生的,以及在各种创造性艺术中,似乎更难检验?
 
但你依旧有办法进行测试,比如这篇分享:
我邀请了朋友一起吃晚餐,用来测试我的想法。 当我告诉了他们的大纲,请他们不断「质问」我,并且一旦我说的东西是多余和没有意义的,就打断我。 同时我还要求他们总结我所说的,并且尝试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以确认他们是否记得住或者能迁移学习 —— 这才是真正的学习,而非感觉。我们在分享之后问观众得到的反馈,往往是感觉。 所以这才是真正的测试,你应该尽早和频繁地测试你的想法。
 
所以当你下次需要解释一个东西时,不要只是在你编辑了第一个草稿之后分享它来获得反馈。当你只有一个大纲和速写本的时候,收集反馈,鼓励你的朋友来质问你。
 
在科学、政治、生活和艺术方面,我们应该尽早并且经常地进行真正的测试,而不是等待 2000 年。
 

结语

上面就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五个解释事物技巧:
  1. 表现出你在乎的东西
  1. 先展示,再讲述(PEA 技巧)
  1. 因此 & 但是(和问题-解决方案的故事循环)
  1. 写一份草稿,然后砍掉 10%
  1. 做真正的测试,尽早,频繁
 
再来尝试一下故事循环:
  • 问题:有一个美丽的,重要的,复杂的想法,你想让别人知道。
  • 因此,你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写一个解释的大纲 —— 是什么让你关心,具体的例子是什么,因此 & 但是 —— 和即兴演讲的朋友测试。
  • 但是,你遇到一个问题:你的朋友喜欢它,但是他们对某些部分感到厌烦,并且他们误解了其他部分—— 注意这是学习的感觉,还是真正的学习。
  • 因此,你更新了一个解决方案:你接受他们的反馈,写第一稿,然后削减10% 。然后,发送出去以获得更多的反馈。
  • 但是,你会发现有更多的问题反馈;因此,你需要使用更多的解决方案来迭代。
  • 不断重复,直到你真正解释清楚,然后点击发布按钮,向世界展示它。
 
这便是一个故事的循环,真正理解和阐述,而不仅仅是作为世界的旁观者。

推荐阅读:
聊聊微信:原则和理念亚马逊的Day1哲学
  • Twikoo